鲁肃和诸葛瑾来投,缓解了孙翊在谋士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
有些话,身为主公,孙翊也不好和别人说的太细。
孙翊看重的,除了鲁肃和诸葛瑾本身的才干外,也看中了他们外来者的身份。
鲁肃老家在徐州东海郡,诸葛瑾老家在徐州琅琊国。
他们帮自己出谋划策,只会从孙翊的实际利益出发,不会受到家族利益问题的牵绊。
历史孙权为什么重视张昭和张纮?
因为这两人不光有才干,而且都是外地人!
这两人虽然都姓张,可张昭是徐州彭城人,张纮是徐州广陵人。
他们和吴郡四姓之一的张氏家族,并没有任何血缘的关系。
孙翊用人,也要考虑本土世家的制衡问题。
历史的孙权,已经用一辈子证明了江东世家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稳如孙权这种伏地魔,到最后也一步一步被江东世家们架空了权力。
嘴一个个喊着至尊至尊,曹操一南下,所有人都明目张胆的劝自家主公投降。
想想袁绍率军南下时,曹操手下有没有敢站出来劝曹操投降的?
曹孟德不当场把这种二五仔给推出去砍了!
孙权也想砍,可他不敢砍。
因为他最初掌权的那几年,过度依赖江东世家的力量,导致尾大不掉。
这种情况在刘表身也很明显。
单骑下荆州,听起来真是英雄气概十足。
可但凡那时候刘表能有一票自己的嫡系部队,他哪里至于要单骑下荆州?
靠着襄阳蔡氏家族和蒯氏家族的帮助平定荆州,结果荆州打完了,军政大权都被这两家人给把控,江夏的黄祖还听宣不听调,刘表只能听之任之。
孙翊的开局比刘表好,孙策给他留下了乱世争雄最宝贵的东西。
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而孙策也给他留下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那就是江东军队的部曲制度。
孙策从袁术借兵时期开始,手里的军队就一直沿用的部曲制度。
部曲制度在孙策横扫江东时崎,起到了十分良性的作用。
简单描述一下孙策的部曲制度。
孙策手下的武将,根据军衔高低,各有不同的部曲数量。
部曲,就是将领的私兵,每逢征兵,各个将领都会借机补充自己的部曲数量。
这种制度的好处在于将领对士兵的掌控程度十分有力,在小规模战斗中,将领带着自己的部曲冲锋陷阵,全员一心,凝聚力特别强。
但是每一种制度,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
部曲制度的劣势,也同样在于将领和士兵间的羁绊太深。
还是拿孙权来举例子。
孙权位后,渐渐也意识到了孙策留下来的部曲制度不适应大规模作战的弊端。
早年程普黄盖这些跟随孙坚的老将们还在的时候,这个问题还不太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