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还得归功于此前奉使出疆的给事中李邺。
他曾和斡离不关起门来详聊过南朝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说道君皇帝最宠信的皇子不是储君赵桓,而是郓王赵楷。
既然作为人质,当然是身份越贵重越好了。
萧三宝奴和王勍入城之后一打听,原来郓王赵楷早就跟着太上皇跑路了。
馆伴使王孝迪素来与越王赵偲不和,听说金人要取一名亲王作人质,当机立断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对头推荐给了两位金使,没想到被延兴皇帝一眼识破了伎俩,差点把老命丢到延和殿外。
“诸位既便不说,朕也知道什么由头,无外乎为宗庙和百万生灵计,三衙禁军既不足恃,城下便不可战!”
赵桓连问了几遍没有人敢出班奏答,只好自说自话:“既然只有讲和这一条路了,那就必得答应人家的先决条件。丑话说在前头,越王乃是朕的亲叔叔,断无遣入敌营为质的道理!”
其实他早就已经内定好了最佳人选,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等着这个人自己主动跳出来。
果不其然,赵桓话音刚落便有人接茬说道:“启奏圣上,臣下愿赴虏营,代十四皇叔为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者正值弱冠之年,肤白腿长,衣冠楚楚,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浪荡气势,原来是康王赵构。
赵桓冷眼打量着这个被网友戏称为完颜构的家伙,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胸中还是泛起了微澜。
要知道,赵构年轻时候除了寻花问柳、夜夜笙歌之外,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说像现在这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就难能可贵,一般人还真做不到,只是后来把江山扛在肩上,人就变成了自己都不认识的另外一副模样。
倘若在他人生高光时刻毅然决然引刀成一快,也就不会有屈杀精忠大英雄、自毁万里长城这种又蠢又坏的悲剧发生了。
赵桓在考虑要不要成全赵构,让这个令后人不耻的阴谋家,有机会在史书中做一个大写的人。
“九弟,虏营无异于龙潭虎穴,此去很可能九死一生,你可要想清楚了。”
赵构昂首挺胸,慨然而言道:“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国家濒危,大厦将倾,臣下身为皇家子孙,倘能以五尺之躯捍御祖宗江山社稷,实乃平生一大幸事,伏望圣慈睿断,恩准臣下身赴敌营为质!”
赵桓忍不住击节赞叹道:“康邸英概过人,朕心甚慰,来日必当把酒壮行,以全吾弟死节之志!”
君臣二人此番对话掷地有声,听得在场众人颇为动容。
尤其是越王、肃王以及燕王,他们三人看向康王的眼神都不太一样,谁也没有想到平常吊儿郎当的臭老九,关键时刻不仅不掉链子,居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似常山赵子龙浑身都是胆,也不知道这小子性格仿谁。
亲王人选已经尘埃落定,接下来该宰臣粉墨登场了。
赵桓望了望太宰李邦彦和少宰张邦昌,自从王勍提出以宰臣为质,这两个怂人就没敢抬头,不知道他们站立的地方是不是洇了一滩水。
李张二人分别代表着留在东京的新旧权门势力,自从白时中下台、梁方平被诛,老派权门势力一落千丈,朝堂上只有张邦昌和赵野两个大佬还在勉力支撑着。
其实赵桓早就已经内定好了宰臣人选,不过他想把这个大大的人情顺便送给一个人一一知枢密院事吴敏。
“吴卿,依你之见,哪位宰臣入质虏营为妥啊?”
“这……”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吴敏这会儿身在曹营心在汉,他正暗自琢磨今晚在哪个小妾房里过夜,冷不丁被皇帝点名问话,慌乱之中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道:“李太宰身为当朝首辅大臣,不宜轻动,微臣推举张少宰入质虏营!”
“微臣附议!”
签书枢密院事耿南仲别看年纪老迈,反应能力并比年轻人逊色多少,这会儿正闻风而动,及时出言力挺自己的顶头上司。
君臣三人一唱两和,见此情景张邦昌突然面如土灰,整个人就像瞬间被抽了筋似的,差点瘫倒地上,幸亏站在身旁的同道中人赵野及时出手扶了他一把。
这一幕赵桓全都看在眼里,他只是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道:“既然众卿一致推举张少宰入质虏营,朕就依卿等所奏吧。”
直到这个时候,太宰李邦彦才勇敢地抬起头来,领衔高声回奏道:“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他说这话的时候,下意识地看向身旁的吴敏,眼神里充满着感激之情。
此时吴敏已经从温柔乡里回过神来,瞬间领悟了延兴皇帝的良苦用心一一原来是借助择选宰臣的机会,顺水推舟送了他一个大大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