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京城。
某单位的办公室中,裴詹然怔怔的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赤伶》背后故事中的裴琰之,她在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后,还真被她查到了裴琰之这个人。
经过她的一番考证后,她确定了一件事情,就是沈亦所说的故事,也十有八九不是他瞎编乱造的,而有可能真的发生过。
裴詹然是在网无意间听到《赤伶》这首歌的,作为华夏曲艺协会的荣誉会长,同时她还有一个官方身份。
她在官方身份本职是宣传工作,主要宣传的便是京剧戏曲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裴詹然是无意见听到了《赤伶》这首歌,一开始她只是被沈亦的戏腔惊艳到了。
听完《赤伶》后,又得知了沈亦京戏班班主的身份,裴詹然便有了很大兴趣。
宣传工作不好做,尤其是像京剧戏曲之类的艺术,在如今这个年代,受众层面太窄。
裴詹然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她曾经为了宣传京剧戏曲,在各大媒体,甚至电视台都举办过专栏,日夜轮流宣传京剧戏曲,却收效甚微。
经过裴詹然的一番仔细研究后,她发现之所以花了大气力宣传,却起不到什么效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所在。
不够典型。
裴詹然悲哀的发现,在偌大一个戏曲界,竟然找不到一个成功的典型。
戏曲界不是没有精英,关键是这些精英只是在小圈子里面有很大的名气,普通百姓极少有人听说过。
用比较现代化的语言来说,就是影响力不够出圈。
裴詹然在苦恼要如何树立典型的时候,《赤伶》的横空出世,让她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沈亦和《赤伶》,一夜之间火爆全网。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沈亦不刚好符合她心中的典型形象吗,京戏班的班主,而且还曾经获过奖,这些都可以拿来进行宣传。
此时,裴詹然在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形成,沈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她需要的典型例子,沈亦本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百年前戏曲艺术家裴琰之为国捐躯。
百年后沈亦用原创音乐来为他正名。
戏子爱国,国士无双。
后人怀德,国粹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