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太子一案,已经耽搁了包拯三天的学业。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着行李赶往天鸿书院听课。
天鸿书院是朝廷拨款建造,算是庐州最高学府,恢弘壮丽,极为气派。
学院里朗朗书声,紧张的氛围,将包拯一下子拉到了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时代。
还真有些怀念那时候的时光。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女同学。
大宋朝等级制度深严,女子没有学的机会,更不可能参加科考,这也让天鸿书院少了一点青春期的氛围。
天鸿书院的学生大都是庐州的举人,要么来自高官贵胄,要么是富家子弟,唯有包拯是一介布衣。
因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院士才破格让他进入天鸿书院勤工俭学。
包拯前脚刚一踏进书院大门,校内已然传来一阵惊呼声。
“大家快来看呐,包拯来了!”
听到喧哗,读书的学子放下手中书本,蹴鞠的将鞠扔在一边,均朝着包拯围拢过来。
“包拯,快跟我们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凶犯的。”
“对对对,快说。”
“包拯啊,大家对你可是打心眼里佩服,这庐州第一聪明人的称号,你是当之无愧。”
“包拯,你爹娘怎么就生了你这么一个脑袋,如此悬案都被你破解了,大家都说,你施了妖法。”
“包拯,依我看,你寒窗苦读做什么,倒不如开一个私家侦探,帮东家抓抓贼,西家捉捉奸,保你以后衣食无忧。”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恭维的有之,不屑的有之,嘲讽的有之……
包拯这才明白,他们原来是好奇高立太子一案。
他也没放在心,谁人背后无人说?
二十一世纪的职场生涯,他也没少见,也就见怪不怪了。
“包拯,你这么聪明,不过却只能断断案子,至于文采,未必就如此出色。”突然一名学生激将起来。
包拯看去,乃是李谦方。
不等包拯说话,李谦方又接着道:“你要是能对住院士对出的联,那我就是真服你了。”
“什么对联?”包拯一阵莫名。
“你这几天没来课,当然不知道,就在学堂内。”
众多学子似乎都想和包拯较真,簇拥着包拯,转眼已来到了学堂之中。
“就是这了!”
李谦方指着一块黑板:“这就是联了,院士给了一天的时间。要是能够对得下联的,就将名字写在黑板。但是,这好像不是对联。”
“就是,也不是院士是不是出错题了。”
“包拯,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包拯目光看去,只见黑板写着:
采莲人……在绿杨……津一阙……新歌声……玉嗽……采莲人
看罢,包拯咧了咧嘴,心下一笑,这不就是电视剧中的剧情么?
这是个叠字联,记得当时对出下联的人只有公孙策和展俊。
可惜,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只顾公诉策装逼了,没有留意下联是什么。
主要还是因为,他对文学不感兴趣,看见文字就头疼,更别说是对对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