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快就有了定论。
这些新迁入枳道的人全部都是前些年为了躲避战乱和苛税的隐性人口,不仅朝廷希望在他们身上做一个表率,就连他们也想在出世之初给朝廷留下一个好印象。
更何况,朝廷给出的条件或许比不上已经种上地瓜的那些人家,但和没有地瓜之前的西汉相比已经足够优厚了。
玉米的亩产量是没有地瓜高,但却也比这个时代的麦子多出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有余,虽然姜云枫说等到秋收的时候并不会以等重的粮食来交换而是给他们工钱,但却也说了这工钱远比他们自己种植麦子要来得多。
姜云枫给出的工钱是玉米最后产量的三分之一,和之前对待种植地瓜的人家相比看起来不多,但却也已经不少了。
玉米的亩产量就算是以两千斤来算,最后这些人也能得到三百余的粮食,更何况以枳道这边的地理条件来说玉米的产量最后是决计不止于此的。
更何况这仅仅只是一亩地的,在西汉这个时代,哪户人家里不是种植着几十亩甚至是上百亩地?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在为朝廷种玉米的时候朝廷是不会对他们收取赋税的,也就是说这三分之一的粮食最后都是实打实的入了他们的口袋的,不用像以前一样向朝廷缴纳近四成的赋税。
在领头老人的带领下,这第一批选择出世的人都决定听从朝廷的方案种植玉米,虽然还有很多人因为想着地瓜而不情愿,但总体的声音还是达成了一致。
人就是这样,那些不情愿的人永远都看不到那些得了好处的人家都曾付出过什么。
他们可是亲手将自己家的青壮送去了战场,而那些青壮是冒着随时可能死亡的风险才为留守长安的家人换来了地瓜的种植权以及朝廷以等重的旧粮换取仙粮的待遇。
再看看这些人,他们付出了什么呢?在西汉势弱的时候入山隐居?
从私人感情的角度来说姜云枫同情他们,因为他们隐居也是无奈之举,但从丞相的角度来说这些人并不值得他可怜,因为他们在西汉需要他们出力的时候选择了避退。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在来到这西汉之前姜云枫的看法总是很主观的,因为那些不主观的看法都已经在社会的敲打下磨平了,但在任职丞相的这段时间以来他的思维已经改变了很多。
现在西汉的事务可以说是由他一手统管,虽然这样做很累,但却也让他看到了相同事物下的不同观点。
在对待这些出世的百姓时要优厚,因为一是要做一个好的开头,让以后出世的百姓放心,二也是要稳住这些人的心,免得他们不满朝廷的安排再次隐居。
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才行,不然的话会让别的人心生不满。
就好比那些未曾隐居过的百姓以及为西汉戍边和战争出力甚至是出命的士兵。
在确定好了这些人的意见之后姜云枫就离开了,顺便还带走了枳道的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