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吴锦山这话之后,众人了然,便一起继续看了起来。
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简单,很好理解。
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足够高到使得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才可能使得原子核发生直接接触,这个时候,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温度。
第二步,为了克服库仑力,也就是同样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得到这个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续加温,使得布琅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需要亿摄氏度的温度。
然后就简单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赤裸裸地发生碰撞,产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
这个过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时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输入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大部分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
只有一个问题,把这个高达亿摄氏度的反应体放在哪里呢?
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任何能经受1万摄氏度的化学结构,更不要说亿摄氏度了。
当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叶寒已经掌握了。
只不过,他短时间之内也不能把这个新的化学结构给制造出来。
不过,不能用化学结构的方法解决问题,但还有其他物理解决办法。
早在50年前,两种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就产生了,一种是惯性约束。
这一方法是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然后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内层因而向内挤压。
球内气体受到挤压,压力升高,温度也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需要的点火温度时,球内气体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热能。
这样的爆炸每秒钟发生三四次,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的能量就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的水平。
另一种就是磁力约束,由于原子核是带正电的,那么只要我的磁场足够强大,你就跑不出去,我建立一个环形的磁场,那么你就只能沿着磁力线的方向,沿着螺旋形运动,跑不出我的范围。
而在环形磁场之外的一点距离,我可以建立一个大型的换热装置,此时反应体的能量只能以热辐射的方式传到换热体,然后再使用人类已经很熟悉的方法,把热能转换成电能就是了。目前这种方法相对于惯性约束,全世界可控核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
这两种方法,叶寒目前当然都是掌握了的。
而他这次要造的,就是第二种方法中的换热装置。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专家们都对叶寒的各种动作都不怎么在意。
直到后面,叶寒有模有样的开始在尝试搭建换热装置的时候,终于有人反应了过来。
“这个家伙,怎么好像在搞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