浜水亭一亭九里,所有粮食收在一起,也只是万石不到,别看这明面上的数目很多,要知道,现在依附于亭中的百姓,足有两千余人,这些粮食,两个月都撑不住。
在百里尧的计算之下,他将粮食平均分给各里一半,剩下的五千石则留在亭中粮仓,即便眼下无米,他也要强装作“巧妇”!
“各位里正,先请将粮食拿回去分与百姓,这只是一个月的,下个月,大家按时来亭中领取就好。”
施行了资源归一,众人也不会询问剩余的粮食做什么用,他们只管每月领粮就好,如此一来,倒也省去了很多烦恼。
众人散去,徒留百里尧一人,看着粮仓中绝不算多的粮食,微微皱起了眉头:
无需多想,两个月后没了粮食,这表面和谐的氛围,就将不复存在,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筹粮!
当百里尧找到裴林的时候,他正在祠堂外听着堂中的朗朗书声,清风先生已经开始了第一批的教学。
“裴大哥,我需要你同我一起走一趟。”
裴林有些疑惑:
“这亭中一切才刚步入正规,你又有了什么主意?”
百里尧也不隐瞒,直言道:
“粮食只能维持两个月,还要想法子筹。”
民以食为天,裴林自然明白事情的重要性,思索片刻后,便随着百里尧离开了祠堂。
百里尧的目的地,是泉乡。
前些日,泉乡的乡啬夫已然通过了清风先生的“申请”,任命裴林为浜水亭的亭长,按理来说,他也该在近日去乡里述职。
泉乡和浜水亭,在中心区域的繁华程度,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面积大了几倍而已。
“林,你们怎么来了?”
赶了巧,今日适逢姜维负责乡中的日常巡查,在乡府门前,三人相遇。
“姜大哥,你在正好,若是想在乡中开具一份从商的文书,可否麻烦?”
姜维的回答,算是好坏参半:
“从商的文书倒不难,难得是在泉乡开商铺!”
姜维的话并不夸张,时下的百姓们,吃穿能够自给自足已然不易,谁还有多余的闲钱和闲心思,去购买其他用品?
这本就在百里尧的预料之中,他倒是不担心这点,毕竟他的目标,也不在泉乡,进入乡府,三人见到了乡啬夫。
乡啬夫年过四旬,名叫徐安,虽不是本地人,但也在泉乡做了十几年的乡啬夫,且还算中规中矩。
“呦!裴亭长,快请进。”
从一照面,百里尧就大致猜出了徐安的性格:这是一个待人谦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乡间“渺”吏。
这里的渺,不是贬义词,而是现实情况下的写照。
“徐大人,在下能担任浜水亭的亭长,还多亏大人从中调协,这是些许心意,还望大人收下。”
下属探望上司,自然不可能空手而来,而裴林的礼物,则是一袋粗盐,没错,就是粮仓里的那车私盐。
盐在当时可是紧俏“物资”,徐安的眼中顿时“闪亮”了一下,嘴上说着客套话,手却诚实地接了过去,并用指尖沾了一点,放到嘴里,品尝片刻后,夸道:
“裴亭长,大家都是乡中邻里,何须这般客气啊!”
见徐安收下了粗盐,百里尧才开口道:
“乡啬夫大人,今日来此,除了裴大哥亭长述职之外,还有一件事,要劳烦大人帮个小忙。”
先前几人进屋前,徐安只以为百里尧是裴林的一个“跟随”,并没有太在意,此刻见百里尧说话,且裴林并没有丝毫不悦,不禁对百里尧的身份好奇了几分。
“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