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轩的话语在他们的脑海中来回飘荡,他们俩想要开口反驳,呐呐地张了张嘴,却找不到理由。
过了良久,长孙无忌依旧是不服气地说道。
“你不可否认实行科举的的确确是从民间选拨了为国效力的人才,那些新晋官员也做出了不小的政绩...”
李二也缓过神来,看向苏轩的眼神有些复杂。
他不是接受不了别人的反对意见,只是苏轩的这番话,间接地就打击了他对于科举制度的信心。
倘若真如苏轩所说的那样,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子,只会埋头苦读圣贤书。思想拘束,不思进取,高中了便入朝为官,恪守古板。
那时候的朝堂,早晚会变成一潭死水...
想到这,李二的心里便一阵发慌。那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苏兄弟,你可有什么良策?”
“既然你能够点出科举制度的这些弊端,必然也有改变的策略,快快说来...”
李二着急了,目光紧紧盯着苏轩,急切地问道。
长孙无忌虽然不服气,可略一想便能够明白。
苏轩所说的那些弊端并非是胡说八道,而是实际存在的事实。
只不过眼下科举制度经过多番改良推行,初期自然是看不出什么。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弊端也会很快显现出来。
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就为时已晚。
苏轩似乎有些诧异于李二跟长孙无忌的反应,心说他们俩表现地这么激动,真特么爱国啊...
苏轩风轻云淡得摆了摆手,平静说道。
“其实也不难,只要将科举考题中插入一些杂学,再结合当今天下局势的实际现状进行出题。便能够让参试学子们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不是死读书...”
“再者说,当今陛下之所以大力推行科举,一点是为了笼络天下英才为朝堂所用。”
“可实际,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打破士族垄断朝堂的局面。”
“科举的结果若是都由考官定夺,评定学子的才能,难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
“不如多增加一项殿试,最后一关由当今陛下与学子当廷策论。这样就能够看得出是否有真才实学,是否堪当大用...”
说到这,苏轩咂了咂嘴,只觉得口干舌燥,便不打算继续说了。
身旁的李二与长孙无忌已是目瞪口呆,惊诧不已。
“妙啊,当真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