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家普遍关心的是盐税的解决办法。
毕竟,谁家里没几口盐井。
哪怕没有盐井,家里也有其他产业。
诸如铁器、丝帛、茶酒、粮食等生意。
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皇帝陛下拿出一道盐税的奏折,可不仅仅针对的是盐税,而是所有能够收税的产业。
因此大家正的面红耳赤。
比如说朝廷不能与民争利啦,如果贸然改革,会引起百姓生活不便,继而引发社会动荡啦。
总之,就是一句话,谁敢收税谁就是朝廷的罪人。
不过,也有一些赞成的声音。
比如说裴元超为首的户部一系官员,他们是最了解大唐朝廷财政的那波人。
知道大唐贞观盛世,只是一个假象,如果再不改革,朝廷的财政就会崩溃。
另外一群则是以李靖为代表的军方。
这部分人一直渴望获征讨草原,获得加官进爵。
然而征战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财政不足,因此,他们也愿意盐税的奏章通过。
这两拨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新贵,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的新贵。
因此,不管是盐铁贸易,还是茶酒生意,都与他们这些寒门,或者新晋贵族无缘。
所以,他们才集体赞成新政,恨不得朝廷早点对那些老牌贵族动刀,从他们身狠狠的割下来一块肉。
端坐于龙椅之的李世民,对于底下人的心思心知肚明。
他甚至知道谁家有几口盐井,谁家在偷偷的向草原贩卖违禁的铁器、布帛一类。
然而,他不愿意表态,或者说,此时他的脑子,完全被另外两件“小事”给占据,根本就没心思听这帮大臣的争吵。
李世民所关心的“小事”,一件是关于三原县女首富杨青衣的调查,另外一件就是担心杨浩。
就在昨天夜里,李世民的飞骑营给他带回调查三原县的消息,以及杨浩的全部资料。
他看过之后激动的一夜没睡,如果调查结果属实,杨浩极有可能是他的亲生儿子!
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就忍不住担心,生怕尉迟敬德不知轻重,伤了杨浩,或者一不小心打死杨浩。
因此,他趁着大臣们没注意到自己,赶忙招呼过来一个小太监。
“你去长安城北门,告诉尉迟敬德一声,让他不许放箭,不许伤害杨浩,只需要稍稍为难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