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俊石主动挑大梁,其他教授心服口服。
无论科研实力,还是学习能力,夏俊石绝对是第一位的。
别看老头一把年纪,身体骨却硬朗的很,思维也极为敏捷,以他为首,大家都没意见。
而且教授们也明白,如今这种情况,也只能靠夏教授了。
几个计算机编程语言方面的教授也凑过来,群策群力。
编程语言不同于那些零部件,是不存在实物的,因此就需要靠众人的大脑想象,如何才能和操作系统沟通。
计算机科学家可以不懂的其他的,但在计算机方面却是独有一手。
为难他们的,只是数据传输通道。
不过,只要能传输过去,速度慢一点就慢一点,总有办法。
夏俊石等人现在草稿纸寻找,确定了集中基本的编程程式,分析里面的代码特征。
整个操作系统代码很复杂,而且具有主人的特征,因此模仿着做出来类似的程序,其实很困难。
好在无人机也不是攻击性武器,因此众人还不算怎么担心。
“我觉得,无人机面的凹陷困住了周涵雪的脚,所以,我们应该着重编写破开其锁紧装置的代码。”一名计算机所的教授忍不住说道。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几个人的赞同。
解开锁紧装置,就可以先把人救下来了。
而且根据无人机的反应,他们能够得到一定的反馈,也算是积累经验。
“我觉得,应该想办法断开供能传输系统,以代码阻断能量传递,锁紧装置不攻自破。”另一位教授不同意计算机所教授的观点。
他的观点,自然也有人附和。
“我觉得也可以尝试一下能否阻断信号传输,得不到持续的命令,机器进入休眠状态,这样的话,应该就能解锁了。”
“我觉得……”
“我认为……”
这些专家虽然都是计算机大类,但各有各的专长,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能说谁的对,谁的错,只能是在不知道具体的解锁方式下,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尝试的意见。
夏俊石认真倾听他们的建议,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众人的观点拼接起来。
他们经常合作,一起攻克难题,其中还有好几个参与过国产芯片、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彼此之间虽然有分歧,但早已配合默契。
他们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推测、模拟无人机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实现路径,进而从程序内部找到突破口。
这些教授们根据思维导图,分工协作,调取各自收集到的资料,最终再由夏俊石形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