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饭,温久山匆匆赶回生产大队,临走前仍不忘提醒:“善善关好门,五六点钟我就回来了,要是饿了就去锅里敲个鸡蛋,别省,家里不缺。”
在八十年代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鸡蛋绝对算得上好东西。
不少穷苦人家只有小小孩和孕妇才能吃上。
而像温家这样能天天吃上的,刘桥没几家。
所以刘桥不少人家都猜他家红薯白菜不缺,米面应该也很多。
温久山在生产大队做账,人机灵也会背地接点活,但一大家子的重担加上两男娃的学费,其实只能勉强糊口。
直到去年温央毕业出来工作,工资也能掏出一些贴补家用,家里生活才算是真正上来,过上大家口中的日子。
所以也没刻意省着,该吃吃该喝喝,尽可能的给家里几张嘴提供些好的。
温久山不像其他家大人筹算着要给自家儿子盖房娶媳,现在家里住的房子是他自己挣来的。
所以儿子以后结婚出去住要房,也得自己干。
下午天整个放晴,暖洋洋的春光照在大地,温善善搬来两个凳子放到门口敞亮干燥地。
她记得早上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了不少大哥、二哥上学时用的书。
归类整理完,温善善就拿出了小学会用到的所有书本。
长到十五岁,温善善除了念书其他什么都不精通,上高中以前还会每个周末去参加兴趣班,后来高中课业繁忙,爸妈就停掉了她十年的舞蹈班。
如今的温善善过完年刚刚十二岁,听昨晚他们的谈话,自己只念到了二年级就没有再读书。
这样不行,读书是有用的,知识改变命运,爸爸妈妈从小就这样告诉她。
如果可以,她想继续上学。
小学的知识很简单,温善善快快翻完了全部。
天还没黑,温路回了家,进门就看见自家妹妹坐在小板凳上看书。
明亮的光穿过云层直直照在她身上,温善善听到开门的动静,抬首灿然一笑:“二哥回来啦。”
隔了些距离,温路看的有些错愣,恍惚间以为回到了从前,怀着孕的温妈也会坐在相同的位置,勾着毛线对他温柔的笑。
那时他还小,记事不多,而这就是为数不多对母亲的印象。
温柔恬静,符合所有课本上描述的母亲的模样。
如今妹妹长大了,日渐秀气,也越发像母亲了。
温路见她面前摊着书,自然而然问:“看书呢?看得懂吗,需要哥哥教你不。”
也不怪他看不起人,他印象中自家妹妹小学念没两年就不上了,那时他也想不念来着,结果被温爸按在门口用皮条抽了一顿。
嘶,现在想起来还疼。
温善善晃着个小脑袋摇摇头,她看过他的书了,好几道简单的数学题都算错了。
字也不好看,还喜欢在上面画小人,丑丑的,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
温路没想到自己会被温善善看不起,只当是小姑娘自尊心作祟,怕他笑话她一字不识。
他慈爱?拍拍妹妹的脑袋,老父亲式安慰:“没关系的,哥哥不会嫌弃你笨的,以后你就跟着我。”
温善善一副看傻子的表情没有拆穿他。
——
天色渐暗,温久山从生产队回来了,刚踏进自家小院就听见两兄妹的嬉笑玩闹声。
放下手中的五花肉,温久山叫来温路帮忙。
他从地里掐了几根长得不错的葱,又拿出颗大白菜,只见温善善乖乖巧巧站在灶台旁要来帮忙。
温久山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泡上粉丝,他把白菜递给温善善,原本只是打算让她洗一洗,结果一个转头炒肉的功夫,她已经洗完切好装在大碟里。
炊烟袅袅起,家家户户亮起灯,静谧了一天的刘桥又热闹起来,饭菜香飘数里,大人小孩围坐在饭桌旁,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能轻松下来。
今晚做的白菜猪肉炖粉条,早上剩下的豆腐拌上葱花。
中午的粥配上红薯,一顿吃的有滋有味。
一顿饭结束,温善善踌躇酝酿了许久才小声叫了爸爸。
温久山沉重的眼皮耷拉又抬起,看向她。
“爸爸,我想上学。”
披着蓝布袄,温久山敛去困意坐直腰板,这事他今早在路上看到村里上学的孩子时就想到了。
大儿有出息有主意,他不担心。
小儿子一天天也不去上学,跟些混混出去,打骂都不管用。
想到这里,温久山摸了摸口袋里的烟:“行,小女孩读点书,别让人瞧不起了,过两天我去请先生回来吃顿饭。”
说完眼珠又转向温路,不自觉说教起来:“你看看你妹妹都知道知识是好东西,供你吃供你喝,让你念书跟要你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