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赵构夜晚面授圣意,浩成暂归岳家军麾下。
牛头上的战事犹如说岳全传的剧情般发展,金兀术打败,又在黄天荡被韩世忠的军队击溃,侥幸逃回北方。
岳家军、韩家军及其他各路大军正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岂料赵构见金兵北退,即下圣旨命各路宋军不必追击。此时各路人马驻扎在黄天荡附近,当晚帅帐内岳飞,韩世忠等诸将正商量下一步计划。只见岳飞寻问诸将,该当如何。诸将纷纷慷慨激昂认为应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理应乘胜追击。
岳飞见浩成不语,便问道:“袁兄弟为何不说话?。”浩成深思了一会儿,便答道:“元帅,是否愿意听真话。”岳飞笑了笑说:“你这小子,跟你相处久了,我还不知道你啊,你向来是有话就说,但是呢又是油嘴滑舌,说吧说吧,本帅恕你无罪。”浩成也微笑了下,便说:“元帅,圣旨上说让我们不要追击,虽说眼下金兀术败走,但是元帅想过没有,如今元帅虽与韩帅大军会合,两军加起来有二十万人马,但是黄河以北金军各州不下四十万,关外也有五十万大军,能战之兵不下一百万,这些还都是一线作战部队,要是金兀术再实行三丁抽一,又可征兵百万。我认为目前应当见好就收,不是说我们不打,只是根据我们目前的情况,阻止金兵南侵的目的已经达到,当下之急,应是巩固后方,只有将南方稳定,便可源源不断为北伐提供粮草,车马,人员,因为我们与大金的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短时间的速战。!”
浩成说完后,众人皆不语。只有岳飞以及岳飞身边的军师诸葛英频频点头,随即岳飞与韩帅又商议了下,便传令诸将仅遵圣旨,三日后班师前往临安。
班师路上,大军行进之间。岳飞与浩成策马在部队的最前方,岳飞问道:“袁兄弟,当日诸将皆主张速战速决,乘胜进击,只有你那番不可速战,与金兵乃是持久战的观点,可谓可圈可点。”浩成回应说:“大哥,哪里,怎么说呢,毕竟这些日子在大哥身边耳熟目染,也学了不少,俗话说学艺不如偷艺嘛。”岳飞拍了拍浩成的头,笑道:“你这小子啊,说你你就喘!不过你说得也对,我也认为我军不宜速胜,眼下时局混乱,要北伐就要有前进基地,军队打仗毕竟不是武将对攻,补给,后勤这些都是问题。眼下这些将领多是能征善战,但却只有战术眼光,缺乏战略眼光。愚兄想培养你成为三军主将,你觉得呢。”浩成激动地说:“太好了,大哥,不,元帅。”
岳飞又说:“你丫,但是你切记遇事不可急躁,不但是做人,为将也是大忌。对了,圣上那天召见你,是不是对岳飞以及诸将不放心。”浩成支支吾吾答道:“大哥,圣上倒没有啦。”岳飞笑了笑说:“有也好,没也罢,如果是真的,愚兄也不怪你,毕竟圣上漂泊流浪这么多年,也正常,想当初圣上被困,四处求援,士大夫竟无一人前来,人之常情嘛。但是我岳飞做人光明磊落,行得正,做的稳。你也可随时向圣上禀明一切!。”
浩成心想:“人人都以为岳飞不懂政治,其实岳飞不是没有情商,只是很多事他知道,但不愿意点破,他做人都是含蓄为主,除了在北伐的问题上会激进一下。”
二十日后,大军来到临安,诸将进宫接受封赏。在殿上高宗说起了迁都临安之事。只见百官有言:“金陵楼橹残破,城郭空虚,迁都为妙。“有的说:“金陵乃六朝建都之地,有长江之险,可战可守,易图恢复。“纷纷议论不一。李纲听得,慌忙进宫奏道:“自古中兴之主,俱起于西北,故关中为上。今都建康虽是中策,尚可以号召四方,以图恢复。若迁往临安,不过是惧敌退避之意,真是下下之计!愿陛下勿降此旨,摇动民心。臣不胜惶恐之至!“高宗道:“老卿家不知,金陵已被兀朮残破,人民离散,只剩得空城,难以久守。临安南通闽、广,北近江、淮,民多鱼盐之利,足以休兵养马。待兵精粮足,然后再图恢复,方得万全。卿家何必阻朕?“李纲见高宗主意已决,料难挽回,厦奏道:“既然如此,臣已年老,乞圣恩放臣还乡,偷安岁月,实圣上之所赐也!“高宗本是个庸主,巴不得他要去,省得耳跟前聒噪,遂即准奏。李纲也不通知众朝臣,连夜出京回多去了。
文臣这边大多主张不宜迁都江南一带,岳飞韩世忠等诸将也是纷纷觉得不宜迁都。只见岳飞激动说道:“陛下,自古偏居江南者皆不长久,况且陛下的父亲,兄长宗亲都还在北国受苦,实在不宜迁都江南。”赵构念及岳飞等诸将功劳,便好言安慰道:“岳爱卿啊,朕之所以定都江南,也是为了日后北伐考虑。”随即赵构又问浩成:“袁爱卿,你觉得朕说得对不对。”浩成知道赵构这是故意试探,要是回答支持迁都,那就是和岳飞他们决裂,要是回答不支持,那就是和君主决裂。
这可真是难死浩成了,平时浩成在工作中就是最讨厌回答这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