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关于去唐山一个月的消息通知下去后,让他们回家商量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决定留下来。
第二天,朱棣来到学校。统计了一下愿意留在北平的人,一共五十几个人想留下来,本来还不止五人报名。
这在朱棣意料之中,毕竟只是留下来一个月,之后就可以跟着这一届继续升上二年级,而自己的工作就是检查教学有没有错误,自己可以抽时间自学第二年纪的知识,在进入二年级后,复习加预习一个月后的自己,成绩就可以大幅度上升,名列前茅,就可以进入王爷的视线,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又有那么多钱拿。
不过这件事情最终还是朱棣说了算,朱棣虽然是把他们当学生教育,但是也不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学生,要知道他们每个月都拿着朱棣的银子,所以这相当于朱棣集团的入职培训?
所以他们并没有多大的选择权利,你一个培训生,老板让你跟他一起去出差,你还能不去咋的?朱棣让他们选择,只是给他们一个选择机会,尽量遵循自愿原则罢了。
所以朱棣直接从中挑出来成绩最好的五个人,即使他们很多人都想留下来,工作这一个月。但这件事并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带这么多人去北平,很麻烦这一点,朱棣当然考虑到了。不过朱棣还不希望自己的教育工作落下去。现在拖一个月,他们毕业的时间也要拖一个月。
而且多带一百个人的麻烦也还在朱棣接受范围之内。毕竟朱棣一出门也都是两三百人的队伍,多一百人对于朱棣的队伍负担来说,并不多。
这几天朱棣主要是安排新入学的人,经过重重选拔进来的,不说其他的方面,但就头脑来说,就算不是非常聪明,但也相当头脑灵活.
……
七天后。朱棣来到了明朝的唐山。在明朝,这里的称呼也是唐山,相传后唐李嗣源曾屯兵于此
唐山对于任何一个想发展工业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宝地,是种田发展的不二选择。
在朱棣的前世,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
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最早的铁路工厂、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家水泥厂等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而这里也有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新式煤矿中规模最大、经营最成功的开平矿务局。而开平煤矿的开采又带动了本地传统陶瓷业的发展,生产出中国最早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等等。
大名鼎鼎的开平矿务局所在的开平,目前还是一个小县城,没有开平这个地名,这个名字说起来还是和朱棣有关。明朝永乐元年,设在真定府的“开平中屯卫“徙于此地,开平由此得名。
这种感觉有点微妙。
在明朝,这里都已经一些冶铁行业的发展了,根据清朝同治年间修撰的《遵化通志》记载,早在唐朝的时候,这一带就有人居住,村名叫白冶庄。从地名上可以想见,当时此地已经出现了小规模的冶铁作坊。只是还有大规模发展起来。当然,是朱棣的大规模标准,现在这些冶铁作坊,真的只是小打小闹,一年都生产不出来多少。
朱棣来到这里,几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煤矿、铁矿的大规模开采。首先是要找到各种矿,不过得益于这里冶铁行业的发展,这都不是问题。
关于采矿的人手招募、公司管理等事情,朱棣把事情交给徐婧处理,拿着钱去找人挖矿就行了,这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不需要朱棣插手,给徐婧处理就可以了,而且这些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朱棣插手也未必比徐婧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