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有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步入了快车道。
关于航天飞机的资料,国内虽然没有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是米利坚和苏联都搞过,这些资料原本都是绝密级别的,后来随着航天飞机的废弃,这些资料也就流出了不少,华国为了发展航天,自然也就进行了专门的收集。
这些资料很快就被调了过来,项目组开始加班加点的进行设计论证。
当然,这些和李明都没多大关系,就连谢书白也没啥关系。
李明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极限推力测试。
研发中心这里有专门的火箭发动机试车平台,可以很好的对发动机的性能进行评估,李明就是要在这里进行极限推力测试。
科研组那边拿到的数据都是李明当初在酉泉那次发射时候得出的,那次发射还没达到李明的极限,再加上这几天的训练,李明的操作变得更加精准,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念力。
几次测试之后,新的数据出来了。
稳定情况下,李明最多能维持246吨的推力30分钟左右,如果是爆发的话,可以达到353吨,但是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接下来就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
新的数据送到论证团队那里,一群人立刻又开始对方案进行修改。
一周之后,新的航天器终于完成了初步定型。
会议室里,项目组的成员们全部到齐,接着程云舟开始介绍起了初步定型之后的航天飞机。
“考证过外国的相关资料,我们又根据华国现在的制造能力,讨论出了这一方案。机身长45米,高15米,翼展26米,机身直径55米,空重90吨,加注燃料后120吨。乘员舱一次最多可携带12名宇航员,货舱长24米,直径48米,最大投送能力预计在180吨,返回最多可携带量在150吨,这还只是理论数据。”
说着程云舟还给大家展示了一个3打印出来的100:1的模型。
丁老拿着模型在手里把玩了一下,又交给李明。
问道:“小李啊,你看看有什么意见。”
以李明的眼光,自然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他又把模型交到了谢书白手上。
谢书白看着这个和国外的航天飞机没什么区别的模型,其实并不是很惊喜。
不过她也明白,这种高端科技产品,最终都会走向同一个方向,前人摸索了这么久才得出的结论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于是她点头认同了。
丁老见二人都没什么意见,直接拍板。
“就按照这个方案,开始制造原型机,现在下达生产任务。”
命令一下达,华国境内的几个重要的生产部门就飞速运转起来。
虽然生产部门对于发过来的参数有些奇怪,但是谁都没有多问,一个个的还加大了保密力度。
几天后。
谢书白和丁老坐在会议室,有些举棋不定。
李明作为工具人坐在旁边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