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今生第一次吃到城里人的面包是在高一时,在镇上。镇是城市和农村的过渡地带,城市里的不少东西,镇上也有了。高中的校园里的小卖部里有面包卖。一毛钱一个。远远地闻着就一种天上才能有的甜香,它几乎飘荡在整个校园。有一天她实在忍不住,就放纵了一回,因为那次她期中考试鬼使神差地考了班级第十一名,是她有史以来最好的名次,她就自我极度膨胀,冲动之下买了个小面包奖励自己。真的太好吃了。她手指都要吃下去了。但吃完后发现,根本吃不饱!她研究了一下,面包和馒头原理差不多,都是发酵,但面包是把发面发得特别大,那么大一个实际只用了一个馒头的四分之一的面。看着大,实际全是孔,像海绵一样,根本吃不饱。这样的东西,她估计最少要吃五六个才能饱。要命的是它太好吃,像狗粮猫粮里的诱食剂一样,让人不知道饱,一气吃十个都有可能。而肚子问题一个馒头就能解决了,一个馒头才5分钱。5分对5毛,价十倍!她再也不买面包。闻到了香味也看都不看,就心里啐一口,吃不饱!骗子!
四年之后,她终于又吃上了面包。
她终于开心地吃上了面包。
毕竟,这是她梦寐以求的能力的证明。
这次的奢侈她没有再流泪,因为它是对自己的奖励,而不是自怜。
半个月后,她收到了8块钱稿费,她再次高兴坏了。
她终于能自己挣钱了。不是靠捉蜐蝲猴,不是靠给炮仗传捻,不是靠捡麦穗,不是卖鸡蛋,而是靠高等的脑力劳动,这样的钱,才是真让她高兴的。
她一定要靠智慧和知识成功,而不是卖苦力。她从书中明白,体力劳动永远改变了不了自己的命运,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体力劳动永远帮别人改变命运,还被别视为卑贱。她不是看不起姥姥那样的辛苦劳作的农民,而是他们注定了没有未来,历史只会给他们那样的位置。而对于小宁,她比姥姥明白的是,她发现了改变命运的路。这条路就在身边,而她已经踏上了这条路的入口。
寄出稿子时,她买了6分钱的邮票。市内信是6分钱,全国的是8分钱。信封是她自己用纸糊的,没花钱。她在门口小卖部卖的。当时又口吃得很厉害。虽然难过了很久,但被第一次投稿的激动冲淡了很多。
6分钱换来8块块,1333倍的回报,真是值得。她好开心。
她发表文章的事,没告诉别人。她用的是笔名。
她习惯于默默无闻,她不想别人注意她。或者是她还没有足够地勇气面对别人的关注。
在一次班会中,班主任说系里鼓励学生发文章,以提高学校影响力,学生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会有配套奖励,一比一奖励。她听到了,还真不错,这样相当对拿两份稿费。那么,她的收益就是2666倍了。她的稿费还没舍得领,她像拿个宝贝一样,天天抱着稿费单入睡。她报了上去,带着样刊和稿费单证明那个人就是她。
这样,不少同学们都知道了。
第二天她进教室,明显感到了隐隐的骚动。
她很自豪。她打算以后都用真名,反正要报系里的,也省得多说话,证明自己是自己是很麻烦的事。
但也就那样,对口吃没什么用。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发表这样的几百字的小文章,基本属于文字垃圾,报纸用来填满版面的而已。系里也有不少学生发表过文章,国家级报刊都有好几个,她的并没什么。再说了,相对于孔子和老子,世界上几亿人的写作都毫无意义。
除了拿到点钱,对她的生活真没多少实质性的影响。
她状态没有根本改变。面对商店里的店员,面对侃侃而谈的同学们,她仍然满怀恐惧,说不出话来。
仍然是无意义。仍然是如果。
根本的恐惧仍然牢不可破。
无悔,只是绝望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