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本来没打算把生意做大,开个小店挺好。
一来,乡里乡亲的,都能有个口福二来呢,吴老二夫人是这么考虑的,老两口岁数不小了,也不适合干农活,很早就到娘家来帮佣的。是知根知底的老实人。那个儿子是干儿子,也是在门口捡到的,也不知道谁作孽给扔掉的。也许是养不活,就想着放在一个大户人家门口,能有一个活路吧。
那个干儿子,也不大开口的,也许是哑巴,也许是不会说话,但是人也是老实人。
吴老二夫人开这个店,就是留给老两口和那个干儿子的。留钱和留地,不如留点手艺。
这些东西怎么弄出来的,当然是一个秘密。
吴家豆腐家每天宾客盈门,都是一大早排队等着开门的。
这些客人尤其以那些大老爷们为主。
店里,吴老二夫人是从来不过来的。
一般豆腐店小作坊,都是吱吱嘎嘎,用手推磨或者用牲口毛驴,骡子之类地推磨盘的吧?可是人们一直有一个疑问,吴家豆腐店怎么就跟别家的不一样呢?从来就没有声音,可是一开门,东西都准备好了。
这不仅是村民的疑问,也是那几家豆腐店的疑问。
那当然有疑问,那就直接问的,这在农村,又不是城里,还拐弯抹角地。
店里就那个干儿子加上他老子,有时候他们仨人一起忙活。问什么呢,也不说话。反正什么东西什么价,都清清楚楚地有价码牌放着。
哦,对了,仨人主要负责做体力拿货,有一个管账的,是请过来收账的。是什么村里的秀才。如果有不识字的呢,就由秀才告诉他们。
说到价格,都是很公道的,除了定做的稍微价格高一点,普通的都是能承受得起的价格。
饶是这样,可以用日进斗金来形容吴家豆腐铺的生意。
老板娘的绝世美貌已经令人称奇,又开了一家可以说绝世无双的小店,那不招来妒忌,猜忌才怪呢。
吴家豆腐的招牌已经不是这附近村子熟知的了,名声已经传出去很远很远了。
这点,老板娘都没想到,也没考虑到。
那个年代是还有皇帝的年代,当然有县令,知府衙门什么的了。你说发生了这么大,这么稀奇的事情,怎么可能能瞒得过县令的眼睛和耳朵呢?
这个县令已经做了十几年了,都没有提拔上去,一是跟他为人迂腐有关。不是说他清廉廉政怎么样。她其实虽然很努力地当官,但是为地方做的贡献很小。百姓没什么事情还好,要是发生了什么纠纷,命案,可真就要了他的命了。他喜欢每天捧着书,看书,再喝喝茶二是不懂逢迎上司,不懂投其所好。这不是那些上司有多贪,而是上司有些被提拔都是上面有人的,县令呢,可是科班出身,进士啊。自然上司私底下就认为他假清高。
所以这个县令做到头,也只能是个县令。
后来,县令终于开窍了。这么傻做官,到头没什么出头之日了。不说做一个贪官吧,那往上面升升总是好的吧?将来怎么地也可以说衣锦还乡,还能吹嘘一下自己当过什么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