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应该大多数都是对的,否则也不会都这么干,但保不准也有错的。
而且姜泥鳅觉得,种地也是一门学问,要不然为啥有人种的好、有人种的坏呢?为啥同样一块地,自己今年种跟去年种的收成也不一样?
有一扇大门仿佛在他面前推开了一条缝,姜泥鳅想把它推开的再大一点,兴许能让他学出点什么、能把地种的更好呢?
毕竟他也只会种地了。
像现在这样,或许他可以让自己和女儿吃饱饭,可是姜泥鳅还想让姜鱼过的更好,甚至读书、考大学、像沈洲夫妻似的去国外瞧瞧,别跟他似的,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爹,我说我刚才问了祝阿姨他们吃的粽子都是啥样的,祝阿姨说他们吃的都不是白粽子,里头可以放枣、还有红豆馅什么的,还说她家里小时候还吃肉的粽子呢!咸香咸香的。”
说起吃的,姜鱼这个小馋猫就开始吞口水。
这几天虽然又吃鱼,又吃了猪油渣,可肉这东西,她还没吃够呢!
唉,啥时候才能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
“爹,咱们能不能也包这样的粽子呀?可以少包几个,尝尝味道就行了。”
要是没有钱,姜鱼大概不会提这样的要求,但刚刚人参才卖了一万块呢!
她掰着手指头数好久,也不知道一万块是多少、能买多少肉,但包几个带馅的粽子,应该可以吧?
要是太贵,那就、那就少包几个。
“行、怎么不行。你想吃,爹就给你包,不过爹以前没包过,可能不好吃。”
“爹真好,小鱼最喜欢爹了!”姜鱼高兴死了。
所以她决定,不管好不好吃,都要给爹面子,多吃一点,不能浪费粮食和钱。
糯米在他们这里是个稀罕玩意,也就这个节日前后粮店里有卖的。
但粮店里需要粮票,只能从倒腾这东西的人手上买。
之前分开的时候,钱家人告诉他们哪里可以从私人那里买到糯米,他们也是从那里买的。
除此之外,姜泥鳅还买了些玉米面、大米和细面。
家里的粮食不多,还是魏大花见姜老太一点吃的都没分给他们时给的。
另外又称了红豆和五花肉,枣没有买到,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蜜枣到底怎么做。
来的时候,竹筐里只有人参和姜鱼,回去的时候,却满满的一大堆,竹筐根本就装不下,更是没办法背姜鱼。
好在遇上了隔壁碾子村的驴车,姜泥鳅问了问,说好了搭他们的车走。
赶车的是碾子村村支书的二儿子,叫孙胜利,也就十六七岁,也是为了送他奶奶来城里买糯米的,顺便拉了几个村里人。
两个村挨着,以前生产队的时候虽然私下总是互相攀比,但离得近,出了什么事也会互相帮忙,搭车啥的,也根本不算啥事。
姜泥鳅把东西放在地上,带着姜鱼在边上等。
孙胜利他奶奶、还有村上的人还没回来,约好的到了点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