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雷卫东也不废话,直接宣布,如果……
作为从底层爬起来的人,雷卫东知道对于打工人来说,出来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需要一分还算可以的工资。
特别是那些已经结婚的,有老婆孩子的更是如此,因为他们需要养家户口。
雷卫东的前世,对此特别清楚,因为有一段时间雷卫东失业,全靠父母的接济,才把生活维持下去。
也就是那个时候,雷卫东明白钱的重要性,人是在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会考虑理想、成功这些问题。
对于吃不饱饭的人来说,你就是说的再好也不管用,因为对他来说再好的精神鼓励都不如物质奖励来的实惠。
于是在雷卫东宣布如果电影准时杀青,给在场的每人一个伍佰元的红包,每提前一天杀青,红包金额增加贰佰元的时候。
大家特别是临时从魔都电影厂借调的人员,直接欢呼起来,高呼老板万岁。
之所以剧组会有魔都制片厂的人,也是因为魔都的生活水平高,如果全都从总部过来,一大群人在魔都光是住就是很大一笔开支。
但考虑成本问题。
于是除了一些关键位置,比如摄影、灯光这些是跟组过来。
场务,杂工甚至一些配角都是从魔都制片厂找来的。
作为内地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魔都制片厂人才济济,可以说要什么人都有。
只可惜这些年魔都制片厂过的很惨,虽然他有着辉煌的过去。
在上世纪也就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初,在平均电影票价仅为2毛5分钱的年代,共有五部影片票房过亿。
除了少林寺之外,还有喜盈门庐山恋天云山传奇405谋杀案四部电影。
同合拍片少林寺不同,喜盈门庐山恋天云山传奇405谋杀案都是内地电影公司制作。
而这四部电影都和魔都制片厂有关系,因为他们的制片人都是徐商褚徐老爷子,当时的魔都制片厂负责人。
可以说徐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影亿元票房之父,魔都制片人也是……
徐商褚是老一辈电影人,他1916年出生,是浙省人,49年之前在宣传队工作,49年之后从事电影事业,按年龄算徐老属于第二代电影人,但是按照资历,他属于第三代电影人。
正是在徐老的带领下,谢进、郑君李等第三代导演拍摄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老兵新传、林则徐、望江亭、51号兵站、枯木逢春、李双双、红楼梦、北国江南、阿诗玛等一大批优秀影片。
78年之后,徐老爷子担任魔都电影局副局长兼魔都电影制片厂厂长,成为魔都电影名副其实的负责人。
刚刚主政魔都制片厂的时候,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魔都电影厂出现了剧本荒,无米下锅的情况困扰着魔都制片厂。
于是,徐老爷子就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剧本创作和影片产量上,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让魔都制片厂的拍片数量迅速上升。
1977年至1979年,魔都制片厂平均年产都在10部左右,到了1980年年产达到了19部之多,1981年、1982年年产21部,达到了高峰。
此后,大体保持在年产20部左右,在各大制片厂中排名首位。
除了那几部亿元电影,子夜、阿正传、雷雨、日出、城南旧事等影片,也是这一时期魔都厂的经典作品。
只是日出就有日落。
进入九十年代,因为一些特定原因,电影制片厂进入了萧条阶段,魔都电影厂也没躲过去,即使他的位置在魔都这个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一样。
跌跌撞撞走了几年,到了97年的时候,魔都制片厂已经是步履维艰,实在走不下去了。
为了生存,魔都制片厂采用了和其他制片厂一样的手段,卖地。
就是卖掉市中心老厂土地,置换郊区的的大片土地,利用中间的差价进行资本重组。
可是电影厂的人太多了。
同后世电影公司轻装上阵不同,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制片厂更像一个集合体。
托儿所、派出所、卫生队、车队、学校、商场、消防队,除了火葬场没有,其他一应俱全,其规模比大片场时代的邵氏还要臃肿。
这样的集合体仅仅卖地是支持不下去的,更别说制片厂的地也不是无限的。
两年,也就是98年底的时候,魔都制片厂准备拆掉所剩无几的几个摄影棚。
当时已经退休的老厂长徐老爷子站在棚前默默无语,这个时候的魔都制片厂已经无地可卖了,只能让厂里员工待业,每个月就拿几百元的生活补助。
如果是在小县城,几百元还能维持一家人生活。
可这里是魔都,全国最发达的城市。
几百元别说养活家人了,就是养活自己都够呛。
所以在雷卫东说拍摄结束后给大家发红包,那些从魔都制片厂过来的员工才会这么激动。
还是熊猫影业好呀,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不是铁饭碗,但架不住钱给的多呀。
也就是熊猫影业离的太远,在首都,要不然在场的人百分之九十会跳槽到熊猫影业。
这也和魔都经济发达有关,即使魔都制片厂不行了,大家出来打工还是能赚的生活费,幸运的更是能发大财。
不像北方制片厂,不光电影厂效益不好,整个城市没有几家企业过的好的。
为了生活,大家只能离开家园到外地闯荡。
熊猫影业招募的新人中,来自北方和西北两大制片厂的人最多不是没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