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流传了好很多关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心灵鸡汤!
什么中日夏令营比赛,中方惨败,什么岛城德国下水道百年不坏,还有就是全球首富比尔盖茨,为了培养后代自力更生的本领,只给其留1000万美金遗产,剩下的数百亿美金在自己六十岁的时候全都捐出去做慈善。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比尔盖茨多么伟大,是金钱为粪土,时间长了,网上关于美国的新闻多了才知道。
娘的!
比尔盖茨的慈善捐款是捐给自己的基金会,他和家人的一切花费全都由基金会出钱,这等于把钱左手倒右手不说,还躲避了美国那高昂的遗产税。
至于说,所谓欧美国家的小孩,经过教育之后只要成年就会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啃老什么的,只是在脑子里想想,基本都不会做,更是一个笑话,是精英忽悠底层人士的。
美国的富豪,有一个算一个,除了几个是站在风口上逆袭的,百分之九九的成功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就比如比尔盖茨能够成为首富,离不开他的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支持。
这位银行家的女儿,不光在1975年至1993年任华盛顿大学校董事,还是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的首名女性主席,更关键的是,她在任全国联合劝募协会执行理事会主席期间与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埃克斯共事。
微软公司能在成立之初就拿下的大单,完全是其母亲的功劳。
据说招标的时候,新任董事长特地指着微软问道。
“就是玛丽盖茨的儿子的那家公司吗?”
“是的。”下属回答道。
于是董事长找到玛丽:“你儿子只上了两年大学,能干什么呢?”
玛丽笑笑说:“这一次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为我的爱子作最好的担保。”
于是,微软成为唯一软件供应商的同时,靠着强大的实力,微软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
还有富豪榜上的千年老二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很多人都读过巴菲特励志的故事。
说他的传奇之路是从六岁的时候卖汽水、送报纸开始,十一岁的时候就开始买卖股票,看了很多关于股票入门和投资方面的书,大学毕业之后开了一家投资公司,把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但故事中有意漏了一点,那就是巴菲特的家庭背景。
就比如故事中,之讲了巴菲特的爷爷是经营杂货店的商人,听着像路边的百货小店,其实呢,巴菲特的爷爷是开杂货店很大的,是老家奥马哈市最大的百货公司,当地有名的百万富豪。
至于巴菲特的父亲就更不得了,他一生只做过两份工作。
第一个就是早年的股票经纪人,这对巴菲特有着很大影响,在其八岁的时候,父亲就让其阅读股票书籍。
11岁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买卖股票,还在证券公司做过价格登记的工作,总之没事就往证券公司里面跑,让巴菲特对股票十分的熟悉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深厚基础。
至于第二个职位就更不得了,1942年,在巴菲特12岁的时候,其父亲代表共和党当选国会议员,还在金融委员会工作,巴菲特也跟着父亲搬到了华盛顿,不仅为以后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关系,还学会从宏观角度,也就是国家程度看股票。
肯尼迪家族、布仕家族、希尔顿家族等等就更不要说了。
对比欧美国家几十年的发展,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因为阶级固化的缘故,真正实现了收入增长和阶层跨越,跳出父母阶层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而完成人生逆袭,也就是横跨几个阶级的人阶级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就更少了,连5都不到,而这5的“屌丝逆袭”中,白人最多,亚籍次之,拉丁籍和黑人最少。
有人说这里面有种族问题,黑人难以逆袭是因为种族歧视,其实不然,亚籍或者说华人难以逆袭是种族歧视,拉丁籍和黑人不能逆袭纯粹是自作自受,特别是黑人!
信奉管生不管养,大部分黑人都是没有家庭观念的,叉叉完了拍屁股就走,以至于单亲妈妈特别多。
这就让很多黑人家庭生活靠领救济金,至于上学,别说和华人比了,就是白人都比不上,这样的情况下还能逆袭,也就发挥他们在体育和音乐等方面的特长了,至于奥黑炭那样的,一万甚至十万中有一个就不错了。
可以说美国这边所谓的孩子自力更生理论,和国内突然流行的所谓读书无用论有很多相似之处,造成的影响也大同小异,都让阶级更加固话。
在国内,“读书无用论”是越往底层相信的人越多,因为他们目光短浅看不到读书对好孩子的未来影响有多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