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皎娘,一夜好眠起来,精神颇佳,起身洗漱刚收拾停当,叶氏便来了,时辰尚早,也不着急,与皎娘一起用了早膳,方动身。
马车里宽敞舒适,春日和暖,风景正好,叶氏便命卷了窗帘上去,又吩咐车夫行的慢些,反正不着急,两人一路上说话儿赏景儿很是自在。
皎娘自小身子弱,极少出门,嫁给潘复之后,虽难免应酬,偶尔出去走动,却也不过年节儿时才应承应承,说起来也就是灯节儿时候,被潘复说动,去了一趟明楼观灯,却还着了寒凉,病了这许多日子。
跟相公去明楼观灯的时候,却还在正月里,虽穿的暖和,那吹在身上的风也是寒浸浸的,不想这一晃便已是春和日暖,就连拂面而来的风都暖融融的,带着淡淡的青草香,令人心情大好。
从车窗望过去,两侧的杨树外皆是一片青沥沥的嫩草,远处田间有一家人正忙着春耕,丈夫牵着牛在前面,妻子在后面扶着犁,七八岁的小子用衣襟兜了一兜种粒,跟在爹娘后面一点点洒进地里用脚埋起来,年纪虽小,动作却利落的紧,可见是做惯了的活计,地头上还有个五六岁的小丫头,坐在小板凳上,梳着两个小抓揪,眼睛直勾勾盯着地里的爹娘哥哥,大约受了什么委屈,扁着嘴一张小脸红红的,等着那三口子犁完了一溜回来,小哥哥把地垄间刚摘的野花别在小丫头的抓阄上,小丫头这才笑了起来。
瞧见这兄妹俩,皎娘不禁想起了冬郎,冬郎小时候也很粘自己,只要从学里家来第一件事便是来寻自己,若赶上时气不佳,自己病的起不来,冬郎便会守在炕边儿,或看书或写大字,外头邻里间边边大的孩子叫他出去玩,也不理会,因此还得了小书呆的绰号,便是现在那些孩子有时也会叫一声小书呆。
自己身子好,有精神的时候,便在院子里做针线,听着冬郎背书,从三字经背到千字文,朗朗书声仿似不过前儿的事儿,不想一转眼都去京里进学了。
想到此,皎娘不免有些出神,竟连叶氏唤她都未听见,白等叶氏轻推了她一把,方才回神:“可是到了?”
叶氏摇头:“刚出城,还得走一会儿呢,我是瞧妹妹盯着外头半天都不说话,怕你睡着了这才唤了你一声。”
皎娘:“叶姐姐说笑了,这才刚起来多大会儿,怎会又睡,我是瞧着外头的好景致,有些舍不得移开眼了。”
叶氏噗嗤一声笑了:“妹妹可真是,这算什么好景致,不过就是寻常田间野地罢了,这就移不开眼了,等到了别院,该如何,难道连觉都不睡了。”
皎娘有些不好意思道:“姐姐常出来走动,想来不觉得新鲜,我出来的少,见识也少,瞧什么都觉着好,让叶姐姐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