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是没有时间管这些琐事的,现在他只关注活字印刷的批量试验结果,很多事情理论和实践完全就是两码事,听起来简单的铸印,刻字,烧制,排版,印刷,真正实施起来那里有那么容易,况且就连最简单的烧结泥土,也需要无数次的试验和完善。
这个年代一切都是纯手工工艺,单只为了确定字体,李志便颇费心机的找到一名叫做许敬宗的落魄官员,又从其手中千恩万谢的花费重金买了一本太宗那里传下来的飞白体手稿。
贞观年间,李世民独爱王右军的飞白体,一时间风靡大唐,最起码当官的和想当官的都趋之若鹜,随手一笔好飞白便有可能赢得皇帝的青睐,惠而不费的事,何乐而不为?
所以,市面上的飞白体书籍不多,但也绝对不少!
可是李志统统看不上眼,只想一睹太宗真迹而不得,辗转之下,便“求”到了时下刚刚被贬为郑州刺史的许敬宗这里。
老许也是正穷困的快揭不开锅了,身为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好像同时期的队友再没有比他混的更惨的了。
长孙、房、杜,暂且不说,只说跟同时期的马周、刘洎比,也相当于原地踏步,艰辛隐忍了大半生,到头来好容易等着新皇登基的东风,升任礼部尚书,却只因为贪财,错嫁了一个闺女,就被御史弹劾,从礼部尚书贬为郑州刺史,这会儿,正赖在长安城中不走,穷尽家财上下打点,希冀着能看到一点转机。
可惜,事与愿违,银子花出去不少,却没有任何效果,前途和钱途的暗淡渺茫,让他都要心生绝望了,正在进退两难之间,李志的出现让他多了一些留下来的理由。
所以,他看李志这等“傻子”是真心喜欢,能把自己手抄的太宗手稿当做真迹来买,这让许大人拿钱拿的都不怎么硬气,怕以后被找上门来。于是不得不一再提醒李志这只是自己的手抄稿,并非什么太宗真迹!
“许大人莫要诓我了,就算真是赝品,我也买了,就凭这跟太宗墨宝一样的神韵,已经千金不换,千值万值了!”
这话让已经五十八岁的许大人差点感动的热泪盈眶,拉着李志的手就不松开......这种人傻钱多的瓜皮,送到他老许手里,一定是老天爷的安排。
而后,在老许的迎合下,两人聊得越发投机,当知道李志是薛礼的首徒之后,两人更加热络,贤侄叔父的很快便亲如一家。
两个心机男:一个刻意讨巧,一个装傻充楞,一拍即合,一本明显临摹版的手稿就这么敲定在了百两银子,皆大欢喜,忘年交就是这么来的,老许表示李志的拜师礼,他必须去找薛老弟讨杯喜酒喝喝,而李志也热络的表示以后两人可要经常亲近亲近。
至于隶属更适合刊印刻字,李志当然知道,可整个大唐都在拍皇家的马匹,他李志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用?当然,话不能说出来,你还是得品!细品!
而后铸模规格问题、胶泥的热胀冷缩规律,烧制工艺、排版工艺,李志和重金请来的工匠不断探索,甚至亲自上手。
作为一个后世文考爱好者,有他给出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就实实在在的规避了数不胜数的误区,就这样,也是苦等了两个多月时间,李志版的活字印刷术才终于面世了。
已经好些天没有消息了,猛然间听小胖子提起,李志也是精神一振,赶到自家庄子内的试验地,见过李全虎和庄武臣等人,李志便迫不及待的走入中门内禁区。
按照他的安排,新选定的庄子左侧,先行建好这样一座厂房一般的大屋,作为研究基地,房子不选择样式,怎么简单,怎么结实,怎么实用怎么来,建好之后,除了有限的几人,谁也不能入内。
内院厢房,两位工匠喜不自胜,这东西有多值钱?
这里的人除了李志,怕也就他们俩最是清楚不过!唐初,长安城已经有了最初的雕版印刷出现,可是印刷成本太过高昂,就连一般的士大夫都靡费不起。
出一本书,就要雕刻对应页数的字板,只要哪怕错上一个字,整版都要作废重来,废工废料,这也是文人自古作书立传的时候惜字如金的一个重要原因,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