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镖队的速度比舒辰瑾那一队人的速度要慢了不少,所以舒清浅整整比舒辰瑾晚到达了安县两天。 虽然舒清浅在来安县之前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当看到城外干涸田间的无数饿殍与城内面黄肌瘦满脸死气的灾民,舒清浅还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原来天灾竟真的如此恐怖。 舒清浅看到官府设置的赈灾棚,虽然已经最大化地安排了人手分发米粥,可总也满足不了源源不断的饥荒灾民。 舒清浅没有急着去官府找她大哥,而是沿着安县的街道慢慢行走观察,偶尔与一两个抱着小孩的妇女交谈,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去往衙门。 舒清浅在衙门口被守卫拦下,舒清浅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只道:“去和你们知府还有钦差大臣说,我是来献策的,定能解决安县之灾。” 守卫狐疑地打量了眼前这人一番,也不敢有所怠慢,一旁的另一个守卫道:“你稍等,我进去通报。”说完便飞快地跑进了衙门里面。 片刻后,守卫出来传话:“你跟我进来,钦差大臣和知府大人在前厅等你。” 舒清浅跟着守卫进了前厅,她大哥和另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里面。 舒辰瑾原本正在和知府商量赈灾之策,守卫却突然进来通传门口有一少年郎前来献策,说是可解灾荒之难,舒辰瑾便立刻让人进来说话,谁料此刻出现在他面前的少年郎竟是他本应在京城的妹妹!向来淡定的舒辰瑾也被眼前人闹得一时有些回不过神。 知府见舒辰瑾不说话,便先开口道:“小兄弟,你说你有赈灾之策?” 舒清浅点头,“知府大人,学生确有一法。” 知府示意舒清浅继续说。 舒清浅道:“自古遇到饥荒灾祸,赈灾时都是由官府拨粮拨款,灾民被动接收米粮,但此次安县大灾,涉及人数范围都过大,这种方式一来官府没有这么多米粮赈济,二来更是满足不了灾民的需求,所以此法在目前而言,效率过低,且难解根本。” 舒清浅偷偷看了眼大哥,发现大哥已经从最初的惊讶回过神来,现在也在认真听自己所言,于是继续道:“据学生所知,吴中地区乡绅富豪都喜爱修建园林,且吴中庙宇众多,学生便想,如此为何不来一个‘以工代赈’新模式?” “以工代赈?”舒辰瑾开口,被舒清浅三言两语他已经迅速明白了小妹的想法,指了指一旁的凳子道,“坐下,说详细一些。” 舒清浅依言入座,“饥荒时期,劳工廉价,甚至只需一日三餐便可雇到工人,因此官府可发文鼓励吴中周边的乡绅富豪与寺庙于此时大兴土木修建园林庙宇,如此一来,富人们雇到了廉价劳工,寺庙也能寻到众多工人,大部分灾民们更是能解决饥荒问题,一举多得,最后便只有剩下的老弱灾民还需要由官府发粮救济,这便要容易得多了。” 闻言一旁的知府已经坐不住了,多日劳累的面容是绽放出了光彩,只道:“好法子、好法子!” 舒辰瑾亦陷入了思考,吴中地区富人众多,他们家中有足够的余粮,但大多都只愿囤积在家中待官府征收粮食时高价出售给官府,而无人愿意主动赈灾,若是能鼓励他们兴建园林雇佣劳工,的确一下子便可以解决诸多灾民的三餐问题,而建造一座园林的工期至少也需要一年,时间上也完全可以过渡到来年丰收之时。 思及此,舒辰瑾未多做犹豫,立刻就吩咐知府下去撰写告示并派人去吴中各地游说乡绅富户。 待知府出了前厅,舒清浅看着大哥黑压压的脸也默默起身后退随时准备开溜,好吓人! “站住!”舒辰瑾喝住已经退至门边的小妹,“过来坐下,老实交代你为何回来此地?爹娘是否知晓?” 舒清浅低头慢慢挪到离大哥最远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我来安县是为了献策救灾的。” 舒辰瑾问:“那为何在家中时不直接将此策告知与我?” 舒清浅揉了揉鼻子,声音不大却颇为理直气壮道:“我可不想做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定是要来安县实地查看过之后才能随机应变地出谋划策。” “既如此,你又为何不随我一道出发?路上还能有个照料。”舒辰瑾也知晓自家这个小妹从小便特立独行,思想行动都不亚于男子,“你可知你一个姑娘家独自来这荒乱之地有多危险?” 这一回舒清浅也没了理直气壮,嗫嚅道:“要是和你一道爹娘肯定会知道,那我怎么可能出的了门。” 舒辰瑾扶额,“所以你确实是没告诉爹娘偷偷溜出来的?” 舒清浅默默点头。 舒辰瑾认命叹气,“罢了,我这就去修书告诉爹娘,免得二老担心,你现在给我去客房把衣服换了。”舒辰瑾嫌弃地看着小妹身上的男装,“一个姑娘家穿成这样成何体统。” “知道啦,这就去换。”舒清浅拎起包袱,还不忘叮嘱大哥,“大哥,你在信中一定记得让娘别把月月帮我的事情告诉舅舅,不然月月肯定要受罚了。” 舒辰瑾道:“还有空关心别人,回去之后你得和月月一起受罚。” 舒清浅闻言自觉闭嘴,月月对不起了…… 策已经献过了,具体如何施行下去还得靠舒辰瑾和官府,那日之后,舒清浅已经多日未见到知府大人了,舒辰瑾也是忙得见头不见尾的,舒清浅不便多去打扰大哥,只每日去官府设置的赈灾棚帮忙发粮,看着赈灾棚来领粮的灾民每日都在减少,最后大部分来领救济餐的只剩下老弱妇孺,舒清浅知道,她的救灾之策已经初有成效了。 京城之中,在左相府收到了舒辰瑾来自安县的家书时,三皇子府上也收到了一封来自安县的信件。 石印将刚收到的信交给章昊霖,“殿下,王良来信了。”王良是三皇子府中门人,老家正是安县,之前主动请求和三皇子一道去了安县赈灾,后三皇子被急召回京后他并未一道回来,而是留着了安县想为家乡父老尽一份微薄之力。 章昊霖接过信件拆开,看着信件中的内容,眉头先是紧缩,随后慢慢舒展,最后竟面露喜色。 “殿下,安县灾情现在如何?”一旁的石印看着主子莫测的表情,不无担心地询问道。 “你自己看看。”章昊霖将手中的信件递给石印,自己却还在想着信中所言。 王良在信中道,安县自三皇子离去后赈灾局面一度失了掌控,那些被三皇子警告过却尚未来得及处理的贪官污吏一个个都蠢蠢欲动,纷纷再次将手伸向了赈灾钱款,所幸当地知府是个正直明理之人,才未让场面在舒辰瑾去之前失控。 舒辰瑾到达安县后,行事果决,先是不畏压力寻了名头在两天之内将所有有异心的贪官污吏关押,随后便带着知府全力发放赈灾粮款安抚民心,但无奈灾民实在太多,就在舒辰瑾焦头烂额之际,一个少年前来献了一策,提出以工代赈,成效巨大,现在安县灾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王良在信中还道,他本欲拜访请教一下那位献策少年,却意外得知那少年竟是左相千金舒辰瑾的小妹舒清浅,拜访之事便不了了之。 “以工代赈?”石印看完信后一边高兴于灾情得到了缓解,另一边更是惊讶于王良信中所提之策,感慨道,“竟能有人想出如此一反常规却有行之有效的大胆之策,而且还是一名未出阁的女子,真是令人意外。” 章昊霖点头,“确实很令人惊讶。” “左相府真是家学渊源,不仅儿子教得好,两个女儿竟也如此出色。”石印由衷赞叹,京城之中皆知左相府的大小姐才貌兼备,没想到小女儿竟也是这般聪慧过人。 其实之前章昊霖在离开安县时也萌生了类似舒清浅所提出赈灾之法的念头,不过此举的真正施行需要结合安县甚至其周边区域的实际情况,包括民风习俗人文传统以至经政农工等各个方面,章昊霖还未及一一考察便被召回了京中。 如今没想到现在舒清浅一个小姑娘竟能考虑到这么多方面,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以工代赈”之策,若不是王良白纸黑字的信件在此,章昊霖还真的有些难以置信。 现在赈灾的第一步已经完成,后面还会有接二连三的问题出现,章昊霖突然有些期待这位舒二小姐接下来是否也能一一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