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原有的实验方案加以改进之后,申开济的项目,进展得非常顺利。
短短三天时间,就完成了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
接下来,刘浪又帮着申开济书写论文。
正常来说,一篇论文,从书写到修改,再到最后定稿,怎么着也十天半月。
可是,有刘浪在,这个时间,大大缩短。
有着几万本专业书籍作后盾,刘浪思路非常清晰。
在申开济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刘浪已经把论文的大框架写完。
申开济要做的,就是将一些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填入框架,然后,修改一下格式,把参考文献加。
两天之后,论文的终稿,摆在了课题组组长,费景盛的办公桌。
费景盛今年四十二岁,博士阶段曾留学灯塔国,毕业之后,回到北大任教,去年晋升到教授职称。
申开济名义的导师是华元良。
不过,华元良没有那么多时间带他,所以,就把他交给了费景盛。
费景盛算是申开济的小导师。
平常,无论是实验,还是论文,都是由费景盛把关。
“这个项目这么快就完成了?”
看着桌的论文,费景盛倍感意外。
按照原有的计划,申开济这个项目,光是实验部分,就要进行到九月底,论文成型至少要十月中旬。
而现在才是八月初,足足提前了两个多月。
费景盛不得不怀疑,申开济偷工减料。
可当他真正把论文看完,才发现整篇论文,数据翔实,结论准确,根本挑不出半点问题。
“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
费景盛惊了。
在他印象里,申开济向来是慢工出细活的典范,每次只要一快,肯定出问题。
可这次,当真是又快又好。
而且,这个好还不是一般的好,是特别好。
从质量看,这片论文远远超过之前,申开济发表在核心期刊的那几篇。
大呼满意的费景盛,马把申开济叫到自己的办公室。
“小申,你的进步很大嘛,这篇论文写得非常不错,根本用不着修改,直接投稿就行了。”
费景盛毫不吝惜夸赞之词。
“真的吗?”
申开济大喜。
“而且,我觉得你这篇论文,投给一般的核心期刊,太浪费了,可以试试投给《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