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在执法队的维持下,士兵们也渐渐回归了本队。虽有人心里不忿,但看到没有人带头,又有各级军官不停地劝说,于是也不敢再说什么。
张良又让他们跟随自己的队长,站成了三个方阵。便给他们讲起了历史上那些纪律严明部队的典故。像岳家军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又有戚继光斩子,周亚夫的细柳营等。听得士兵们啧啧惊叹,身子也不自觉的站的直了些。
这时百姓们也已打饭完毕,张良也就让士兵们排队去领粥。自己与执法队们排在了最后。
此时不少百姓们刚吃了几口粥,却是呜呜大哭了起来。一人哭带动了所有人哭,有人开始捶胸顿足,还有一个老者将喝剩下的半碗粥慢慢地洒向地面,口里不断的呼喊着自己的儿子。
张良情绪也受到感染,眼睛渐渐红了起来。要说什么时候的百姓最苦,明末绝对算头一号。先是全国大饥荒,官府无能导致饿殍遍野,再是心狠手毒的满清入关后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到了康麻子时期,我汉人百姓比之崇祯前竟是只剩下了三成。
明末什么地方的人最苦,答案便是——陕西。陕西最先开始了饥荒,活不下去的陕西人也最先开始了起义,起义军与明军打了十几年,但最后抗清最坚决的也是陕西起义军,这真是一个讽刺。
轮到张良打饭时,张良没有碗,负责分粥的大姐便从一旁箩筐内取了一个新碗给他,他看到似这样的碗还有不少,不得不感叹几个大姐的细心。
张良盛了大半碗粥,虽然表面看似不多,但是负责分粥的大姐很有技巧,她手腕只是轻巧地一转,一勺浓稠的米粥便被她打了上来。
张良本不是个搞特权的人,但他也知道对方本是好心,于是也不好多说什么。临走前,他又安排大姐们把剩余的粥给监狱的那队人送过去。
他不知道自己饿了多久了,他只知道这碗粥简直是他这辈子吃过最香甜的食物。
等张良吃完后,差不多所有的士兵也吃完了。他放下碗,顾不上休息,立即便让士兵们随自己查抄县衙。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
县衙占地很大,大大小小的房屋就有上百间,不熟悉的人进来走上半日也未必分的清东西南北。好在众人出发不久后便抓住了一个探头探脑的门子,这才大致的明白了方向。
进入县衙大门后的一个小院,叫前院,便是众人刚刚吃饭的位置,再往北面走是一道很高很气派的仪门,仪门庄严肃穆象征着官府的权威。前院西侧是牢狱、申明亭、狱神庙,东侧是彰瘅亭、戏台、钟楼等。
仪门后面又是一个院子,再走便是大堂,正是影视剧里县令升堂审案的地方。大堂东侧是吏、户、礼三房以及凤雅台、酂候庙等,西侧是兵、刑、工三房及后面的壮班房,马舍。
大堂后面又有二堂,是县令日常办公之处,二堂东侧是粮仓,西侧是兵器库。
二堂后面又有后堂,是县令起居之所,两侧有厨房,磨坊,有客房,有花园等等。
整个县衙加起来,占地足有六七十亩。
一路上张良听门子唠哩唠叨,不禁暗暗咋舌。怪不得人人都想做官,一个县令的宅邸竟有如此之大,后世的那些所谓花园别墅简直弱爆了。
这还只是一个县衙,要是府衙,巡抚衙门,乃至公候王公的宅邸又有多大,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因为时间紧急加之天色不早,张良等人直奔兵器库和粮仓。兵器库厚重的铁门缓缓打开,他在路上早已经让人取来了火把,所以这时便不再迟疑,押着门子便进了仓库。
仓库很大,四周的兵器架上摆满了各色的武器。众人摸摸这个,看看那个,一个个欣喜不已。
经清点后,得雁翎刀四百余柄,长枪近四百杆,甲胄两百多幅,另有弓箭三百套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兵刃,且都算保存良好。
张良心中不禁暗暗惊叹,此趟收获倒是颇丰,总算没有白来一趟。张良让大家挑选好自己看中的兵器后,便带人退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