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设想是,通过主角团他们接触的小学生互相映照,起到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做到很好的人物形象塑造。
如果你仔细回想的话或许会发现,我的几个主要角色没有任何可以被识别出来的点。角色们的形象、性格、思维逻辑也很不清晰,是扁平的,甚至比不上脸谱化的角色。很像我在《我也许能做英雄》中塑造的一个个角色。
当然《英雄》这本书,后期配角们面临了一个个选择,最终也稍微有了一点角色形象和逻辑,但当时我并没能意识到并总结学习这一点。李二和冯不识两个主角到目前为止都是扁平化毫无欲望毫无特色的工具人。
我在这本书里尝试让冯不识做出一些选择体现人物特性。比如说和陈并霜的相遇,李日天已经打算在野外跑了,冯不识却挥舞着火焰迎难而上(顺便一提,我目前为止的更新章节里,我自己最喜欢第十章的动态描写,虽然情节推进并不多,但是读起来有画面感。)。选择有了,但不是很符合逻辑,太突兀了。我在前十章没能塑造出主角的任何形象,他这么做有点反常理。所以塑造的不是很成功。
“联合测试”情节里,我尝试丰满配角梁志超的形象,仍然以失败告终。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为什么,后来的总结复盘之后,我个人认为是:这些角色在加入到故事开始之前的人生一片空白。这是我的思维惯性导致的,因为以往写过的那些故事角色我都这么写,有问题,我不知道在哪,但故事能强硬推行下去。
如今这么久之后我再回望,我意识到很重要的一点是改变。角色的选择改变体现了角色的性格特征,通过改变和选择来塑造一个角色。
改变就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不论是某个动作、某句话、某种文字、某个声音、某个画面。它们通过动作框定、纸张上印刷、声波的形变、物理空间中的变化这些方式,让所有的接受者意识到什么东西不同了,这个不同就是传递到的信息。
但改变是需要一个参照物的。我还能记得的高中物理知识中,对于运动和静止都是需要一个参照系的。角色在开始故事之前的状态经历历史就是他们的参照系。和这个参照系不同,就是他们的改变,他们是沿着过往的那条线走下去还是突破了自我,这些就是改变能够让人认知到的信息。
“小学老师”情节里,我设置他们每个人都有相对应的某个学生。替身使者之间会相互吸引,相似的人也会。一个人与另一个相互吸引或是相互讨厌,一定是某种相似的特质在起作用。
老师和学生,互为镜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交代几个主要角色的过往,他们的欲望和选择,他们的改变。这样人物形象的框架不就立起来了嘛!
设想得很好,不知道到时候能实现几成,但总要做嘛。
这次的尝试还有一个新的点,我在尝试新的情节构建和大纲构建方式。具体的话我参照了“意外——行动”的构建方式,效果还是有的。
整个故事走向变得格外清晰,比我以往的每天“灵机一动”式的更新有了更好的上层结构,这样能保证讲的故事发力点是稳定的。目前我还在努力完善它。
这一周最近的几章更新还发现的问题是,我单章的结构有些松散。
就像是高中时期的命题作文,老师给了一个题目我离题了,文章的论证没有围绕着这个展开。
我的解决方式是开始故事之前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章的大纲,然后写出我觉得能成为吸引的点,然后慢慢写。目前还看不出成果。
最近还有一个感受,是写完第三十八章“笼中鸟”之后感受到的,那就是:单章两千字作用的故事能够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应该聚集文章力量只讲一件事情,不要想着什么都要讲,那样只会什么都讲不好,文章太过松散。长篇小说上百万字也同理。这个感受过往也有迷迷糊糊地察觉到,第三十八章是明显察觉到了。
我在写第三十八章的时候要写的是“意外——行动”中的意外,这一章应该写的是决定后面五到六章内容的引子。
整个“小学老师”情节核心想讲的是主角团和主角团们相对应的那些孩子们的成长。成长的开始需要有一个起步,本来应该写他们这些“幻想难民”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如何如何顽劣,然后经过主角团的教导变得如何如何。
后来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用顽劣这个概念来形容那些“幻想难民”的孩子们不妥。他们一切现状的最主要原因是“幻想之战”这件事,是日渐紧张的聚集地资源无法应对逐渐增长的“幻想难民”人口。是环境的原因,并不是一句“他们自己不够努力”就能简单概括的。几经挣扎,写成了他们略带一些天真,但举止怪异的印象。
这个时候又出了问题。我原本想着主角前面存在感太弱了,所以小学的剧情都是以主角的视角尝试推动的。但推动失败。这里你看到的就是第三十三章到第三十七章。这些是一天内的故事,如果只是以主角的视角来写的话,我能写这么多章,但是单论情节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推动,新的信息也没有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除了三十五章,因为三十五章我后半段有一个自认为的还不错的转折,就是冯不识实验键盘效果,结果刚好碰到了在直播的李晓晖。当然为什么要用键盘的情节铺垫又是太硬了)
强行一定要某个视角或是方式的话,故事情节还能发展,但就会不得不塞入一些无意义的讨论或是惊叹,显得很水。
从第三十八章开始,我尝试的是新的故事推进方法。除了第三十八章的生硬转折到陆仁贾之外,后面的每一章都会尝试讲主角团其他几个角色和相对应的学生之间的相似处。不一定会讲好,但这么做了就会有收获。
第三十八章是总,点出几个角色和相对应的学生的关系。他们的经历不一定相同,但选择和性格可能会相互映照相互影响。
希望我能在八月的更新里通过这些情节写好一些。最主要的就是情节大纲方面的掌握能够通过“小学老师”以及后面两个大故事的实践和改进能更好一些。暂时不期待角色塑造或是铺垫合理、行文精干,饭得一口口吃嘛。
以一个月为时间单位,我能感受到能力的提升。情节大纲的铺设是在逐渐完善的,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好。这个月我还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单章的行文推进。
我高中语文老师要是知道我现在每一章故事都很松散以及缺乏主题一定会笑我,三年语文课代表白当了。
结果,最后还是超过了十二点,8月8号断更了。
气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