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进入腊月,天气逐渐转寒,京城迎来了第一场雪。一指多厚的小雪让世界铺上了一层洁白之色。
清晨,杨乐咯吱咯吱踏着白雪,来到了“国安局”的衙门,这里原先是京城驿站,后来崇祯下旨改造成了“国安局”的衙门。
狼牙营的三百士兵自然纳入他的麾下,张开心、王洋、许聪、徐图,这些在榆林的班底也都挪了过来。
杨乐坐在椅子上,看着这些人,沉思片刻,说道:“我招你们过来,是让你们和我一起办件大事儿。如今,你们也了解了“国安局”的运作模式,我想分别在陕西的榆林、辽宁的锦州、山东的济南以及江苏的南京建立四个分部。由你们担任挡头。你们看如何啊?”
四人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除了总部北京,在他们的地盘上,任何事情他们自己说了算,这是相当大的权力。
张开心率先说道:“大人,我们按照你的命令行事。你说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其余三人也点头称是。
杨乐点点头,分给他们每人一万两银子,立刻启程去操办四个分部。
这四个分部只是杨乐初期的计划,以后会在全国开展,如果真的建立起那么庞大便利的货物运输网络,把全国的资源都调动起来,那么那些急需这些物资的灾区就可以迅速发展起来,而提供资源的那些地区,由于流通的便利,百姓便会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自发的去谋求更大的、更好的创利手段,他们会开加工厂,会开商店、买卖铺子。
商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凭着交通运输带动起经济体制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它将在不知不觉间增强大明的综合国力。
但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慢慢发酵,缓慢的推动,如化学反应般,由量变产生质变,最后产生巨大的能量,当它的利益和大多数上位者的利益挂起钩来时,那么现有政治体制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将毫无悬念地被清除,就算是皇帝那时也无法阻止这个潮流。而杨乐的想法是先把皇上拉下水。
杨乐虽然是化学系的大学生,但他也喜欢历史,喜欢明朝末年那段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历史,自已一直研究,崇祯殚精竭虑,为何大明王朝还是灭亡,有人说大明亡于万历,也有人说亡于熹宗,至于亡于谁,杨乐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如何能重振大明。
现在,如果货物运输网络一旦建成,岂不是梦想就可以实现了么?谁能想得到明朝的历史将因为杨乐的穿越而改变?
当整个统治阶级成为新式经济的最大受益者的时候,当他们体会到能够从中谋取利润的时候,当他们觉得这是一件一本万利又可以利国利民的好事的时候,这些统治者还会成为历史的绊脚石吗?
答案是肯定的。
当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有一小部分人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那些接受不了这种超前模式的人可以暂且抛到一边,如果自已先一步能把重利甚于重名的皇亲国戚、豪绅名流都拉下水,甚至把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崇祯皇帝也拉下水,一起加入到经商开工厂的大军中,那么这些皇亲国戚将会影响到多少人?这些豪绅名流家族通常世袭爵位,有许许多多的子孙是从政从军当官儿,在这些大家族的潜移默化之下,最终影响整个大明天下的百姓。
杨乐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兴奋,这些事当然不是那么快就可以办到的,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他就是要把“国安局”建成全国最大的贸易流通集团。
但是杨乐清楚地知道,他模仿的是21世纪的经济体制模式,如今在腐朽的封建王朝里实行,他需要灵活变通,他已经明确了发展方向,一年搞交通,三年靠拉拢,十年成网络,这样一来,朝野上下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足以和循规蹈矩的势力相抗衡,而且到那个时候,这股力量已不是任何人可以将它消灭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它的先进一面必然使它获得越来越大的权力优势,历史,将因此而改变!
但,历史真的能改变吗?这个问题一直是杨乐心底里最大的困惑。虽然他对明朝历史了解透彻,虽然他拥有着超越古代人所不能拥有的眼光,但改变明朝历史,他心里真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