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元直不但在文采上极为了得,而且在武略上也颇有建树。盛传曹孟德北伐柳城,是小郎君密献十计才拿下来的,不知有否教我?”
两盅小酒下肚,诸葛亮开口问道。
“先生莫要听坊间传闻,当不得真。”
周不疑谦逊地答道。
柳城献计终究是一宗谜案,记载的不清不楚不说,连自己这个当事人也不清楚其中的状况。
若是真说起武略来,自己分分钟透底,还不如直接否认的好。
“兵凶战危的道理,曹操不会不明白,也不会轻易尝试。在他营中,出谋划策之徒、老于谋国之士,多如过江之鲫,你看我一介少年,即便有计献于曹操,他会信我吗?”
不过这话听起来是否认,却也变相承认去过柳城前线。
诸葛亮闻言,虽然点了点头,心中却仍是犹疑。
一个少年郎的话,曹操还真未必信了,但是他平生喜弄险,即便真听了少年郎的话,也不稀奇。
周不疑看在眼里,却也并不点破。
诸葛亮一生自视甚高,或许在虚实之间,自己才能搭上这样一条线。
只见诸葛亮果然沉思了片刻,方才重新筛了酒,复又问道:“小郎君之前说,主公三顾我于隆中。这件事知之者甚多,倒是不足为奇。
而你又说天下三分,却不知从何说起?”
周不疑心道,正菜来了。
或许隆中对的既定策略,这才是他真正想问的。
毕竟此事才真正地关系到家国命运,个人荣辱。
听诸葛亮这话音,他压根不承认自己曾谋划过天下三分的权宜策略。
不过这可难不倒周不疑,作为曾经的有为青年,谁没老老实实地背过《隆中对》全文呢?
“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江东,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为援而不可图也。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治。
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当年老师可是重点划线的,说这一段要考的。
没想到当年没考,反倒是现在被诸葛亮本人考了……
虽然这并非诸葛亮的原话,但大致意思是毫厘不差的,总不能不承认吧?
周不疑正得意地唾沫四溅,却逐渐觉得诸葛亮眼神有点不太对。
看着他那副饶有兴致看着自己的情态,心中突然警铃大作。
不对,不对……
完全不对!
这段话出于诸葛亮之口,入于刘备之耳,连关羽张飞都未必知道。
如此隐秘之事,外人又是如何知道呢?
这要是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诸葛亮分分钟会把自己当做妖孽来看待……
这个时代的强势人物,对待妖孽都只会采取一个手段!
那就是……
杀!
左慈之于曹操,于吉之于孙策,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