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马木留克可以说是吃得好,穿的好,武器更好,退役之后还有良好的升迁渠道,再加宗教的洗礼,恐怕他们就算是面对帝本人,也敢朝他挥舞手中的马刀吧。
更不用说他们骑的马了,都是高大强壮的阿拉伯马,要知道后世东瀛可就是以阿拉伯马为蓝本,经过几十年的培育之后才有了合适的军马。
而在之前,整个东瀛甚至连一匹符合条件的军马都没有,哪怕是武田的赤备骑兵也没有一条符合条件的军马。
但就是这样的敌人,却被新式骑兵像是割草一样杀死。
不仅仅是西方的古典骑兵如此,在东方,在之前的世界里,满清最后的精锐部队,蒙古骑兵也是在八里桥被英法联军击溃。
可能很多人不信当时的蒙古马队是精锐部队,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满清后期的政府已经没有什么精锐了,要不然也不会去指望义和团这些乌合之众了。
事实关于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是否优秀,当年的英法联军是有着详细记载的。
关于八里桥之战的交战双方,其中满清一方是僧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骑兵一万人,步兵七千人。胜保率领的京营八旗五千枪步兵,一千步兵。瑞麟率领的绿营及民团一万人。合计三万三千人。
而另外一方的英法联军总兵力则为六千人,分为三部分。其中东部为雅曼将军率领的法军第一旅,西部为科林诺将军带领的法军第二旅,中间则是格兰特将军带领的英国军队。
作战过程就不用多说了,极其无聊,整个战斗过程仅仅持续了四个小时就宣告结束。
结果就是法军最后死亡三人,十七人受伤。英军死亡两人,二十九人受伤,联军总共伤亡五十一人。
至于满清呢,仅仅是阵地丢下的尸体,就有一千两百多具。
之所以要说八里桥之战这场极其无聊的战役,是因为英法联军军官对蒙古马队的描述。
在法军翻译埃利松所著的《翻译官手记》中,是这样记录的:‘我们先看到一大群的清军骑兵,他们秩序井然安安静静的朝我们小跑过来,他们的阵列非常整齐,分组变换队形时一点也没出现过凌乱的现象,他们的战马看起来非常强壮。
透过这些骑兵的间隙,驻扎在设防营地的步兵队清晰可见,最后,在大片的树底下,我们发现了一些炮排,它们相当巧妙地隐藏在树林里。
让人感到奇怪和吃惊的地方,使我们没有听见有人指挥的声音。所有这些动作都是通过下左右挥动的旗子来指挥,如同海军的信号一样。’
而在伯纳布立赛所著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则是这样描述的:‘清军骑兵成密集队形驰骋而来,直至离法军阵地仅五十来米,这一切全无声息,听不到任何的指挥号令,这场面确实令人吃惊和紧张。’
仅仅从面这些内容来看,可以说这样的骑兵已经不逊于世界任何一支古典骑兵了,但是结果呢,他们甚至连锡克人组成的‘普罗比’骑兵团和阿三做成的‘费恩’骑兵团都比不过。
正式因为知道了新式骑兵的强力,所以赵明做梦都想建立一支新式的骑兵部队,哪怕仅仅只有一千人的就好。
但是很可惜,他不会,他真的不知道骑兵是怎么训练的。
在重生之前,他虽然已经是一名少校营长了,应该可以说是一个合格的士兵和基层军官了,但是他真的不了解所谓的骑兵是怎么训练的。
事实在后世的时候,除了一部分特殊的边防部队之外,根本就没有骑兵的用武之地。
而且说他们是骑兵不如说是马步兵来的准确,毕竟他们之所以骑马,不过是因为一些地方没有通路,需要骑马机动罢了。
在有路的地方,一辆几千块钱的电动车可比一匹马来的舒服多了。
如果你问赵明坦克的使用和培训的话,他肯定能够拉着你说他好几天都不带停的,从坦克面临的威胁和怎么更好的在战场生存,他有无数的话可以和你说。
但是如果说起骑兵的话,那对不起,他还真不知道说什么。
所以之前的时候,虽然新军的步兵和炮兵已经快要训练完毕了,但是骑兵这里却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只能和他的老婆戚樟一点点的从头摸索。
但是就算是戚樟,也不过是之前前明的戚家旁支而已,知道的也都是一些旧式骑兵的知识。
但是现在,再有了孙绍祖的能力之后,他就可以知道新式骑兵是怎么训练和作战的了。
他已经想好了,最好的选择就是美利坚的乔治纳夫齐格所著的《皇帝的刺刀:拿破仑战争条令中的连、营、旅级战术》。
以及沙俄亚历山大列昂尼多维奇日莫季科夫和尤里列昂尼多维奇日莫季科夫一同所著的《制胜的科学:拿破仑战争中的俄军战术》。
如果不行的话,英吉利的弗雷德里克纳图施莫德所著的《骑兵论》也可以接受。
所以浦一见面,赵明就先朱赶超和何丞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