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于太医鼓掌赞许,柳郧拂须微笑。
二柳絮1薛涛诗
三月的京都,正是柳絮飘飞的时候,虽然雨后柳絮会少一些,但还是被那柔和的春风,带了一小团白绒绒的柳絮飘进了客厅。
于太医赶紧说:“好好啊,你还是不要出门的好。你看,现在满大街的柳絮,飞到你身上,你会过敏的。”
柳好好拿起酒壶又要出门:“过敏又怎样?”
“你会浑身瘙痒、打喷嚏、荨麻疹等,可难受了。”
“我不会的。”
“呵,就是小孩才应该多加小心呢,小女孩,皮肤娇嫩,更易过敏。”
“柳絮很听话的,不往我身上跑的。”
“怎能不会呢,我出去,它就老往我身上粘我往东走,它就跟着我往东我往西躲,它就跟着往西行……很烦人的,你还是不要去了吧,在家陪着姨父说说话多好!”
看着于太医祈求的眼神,柳好好说:“大姨父,您是不心疼你的这两壶酒呀。这样吧,我再为你做一首诗,用两首诗换你这两壶酒吧!”
于太医笑道:“好呀,你再做一首,我就放你走。”
柳好好一指地上漂浮的柳絮说:
“三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
一任南飞又北飞。”
听了女儿吟诵完诗句,柳郧是哈哈大笑,于太医却被惹得连话也说不出了。
柳好好娓娓叙来,如同喃喃自语。她说,三月的杨花轻盈而卑微,随着春风摇摇荡荡,撩惹着他人的衣襟。可是,那一个个沾染柳絮杨花的公子哥儿都只是一些无情之徒,害得这杨花一会儿随人南飞,一会儿又随人北去。
于太医红着脸说:“柳大人呀,您成天和这样两个女人生活在一起,可如何受的了啊!”
“很好呀!我很舒心啊!”
“没骂您,您可不舒心了呢”
柳好好问:“我可以走了吗?”
“你稍一等,我去给你泡一碗蜂蜜喝。”于太医边说边去了厨房。
柳好好伸着脖子喊:“大姨父,我不渴……”
于太医说:“是预防柳絮过敏的。”
不一会儿,于太医便端着一碗蜂蜜水回来了。他边服侍柳好好喝下,边叮嘱道:“这个季节,小孩子最好少出门。喝蜂蜜虽然防过敏,但最好在过敏季节来临的前一个月喝。你在去往南方的路上,也要每天喝一勺蜂蜜,最好选择当地产的蜂蜜更佳。”
柳好好问:“若是我爹爹让柳絮过敏了咋办?也喝蜂蜜么?”
于太医说:“你爹是大人,大人喝蜂蜜就不大管用了。大人需要饮用荨麻叶茶。荨麻有刺激性,但是饮用荨麻叶茶绝对管用的。如果在饮用之前,将荨麻叶浸泡一杯茶的工夫1015分钟,防过敏的效果会更好。如果严重了,就用淡盐水冲洗鼻孔。用淡盐水冲洗鼻子有助于冲刷掉鼻子中的过敏物,进而减少或缓解过敏症状……”
“荨麻叶子,您家有吗?”
“给我一些吧,一路上我泡给爹爹喝。”
“好,我多备一些给你。”于太医又逗弄柳好好道,“不过,好好呀,你能不能留在大姨家,跟着大姨父学医如何?”
“我考虑考虑。”说罢,好好提着那两壶好酒去找以芹和李秘去了。
注释
1柳絮
即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柳絮。
古时“杨”指蒲柳,因此诗词中多写做杨柳。春天,许多树木还没复苏,柳树已经抽青发芽了。“杨柳依依”、“春风杨柳万千条”、“隔溪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少女腰”,诗人们把杨柳同春光相联,还把它比作婆娑婀娜的少女。
1北京的柳絮
我把薛涛柳絮第一句“二月杨花轻复微”中的“二月”改成了“三月”,是因为地处北方的北京,是从阳历四月才开始飘絮,一直到5月份下旬持续50天左右的时间,上午10时到16时是飞絮高峰。
杨柳絮为何年年飘飞
春季空中飘散的杨柳飞絮其实是杨柳雌树的种子和衍生物,杨柳树为传播繁衍下一代,每逢春天,就“派出”这些白色絮状的绒毛,携带着种子漫天飘飞。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杨柳树普遍种植的北方十多个省市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北京现有的杨柳树主要集中种植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我国城市绿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可选择的树种相对较少。那时,杨树和柳树凭借着适合北京土壤和气候、易于繁殖成活且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较低等先天优势,成为北京绿化的主力树种。另外,早期在选择园林绿化树木的时候,都希望选择大一些的“好苗子”,杨树雌株在前期生长量比雄株要大,所以七八十年代北京绿化建设的时候,选用的雌株相对多一些。
为何飞絮问题近年来才大规模出现
因为杨柳科植物大多数要十几年才会开花结果,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飞絮的都是15至50年的树,刚种下的15年之内是不会有这个问题的。
每当春末季节,这些成年杨柳的子孙,便漫天飞舞,容易飞进人们的鼻、眼、口,烦恼多多。近年来,有不少市民建议将其砍伐,这是极其错误的建议。因为,杨柳树是增加北京城市氧气量、改善生态环境的大功臣。我们还不如学那古人,让女人蒙了面纱上街,让男人带上口罩散步即可,何必去伤害那多姿的杨柳。
2咏柳絮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雍裕之的柳絮中写道:“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偏似雪,莫近鬓毛生。”
这首柳絮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非花”,极为纤细、轻灵,无风时慢悠悠地落到地面,一遇上风,那怕是和煦的微风,也会漫天飞舞起来。它的这种性状是很难描述的。
雍裕之从风和柳絮的关系上落笔,并对比了柳絮在“无风”和“有风”时两种不同的状态,只十个字,就将柳絮的特征给具体地描绘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状物的高手。
诗的第三句写柳絮的颜色。柳絮不仅其轻飞乱舞之状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东晋谢道韫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赢得了“咏絮才”的美名。可见要描绘柳絮的颜色,还是以白雪为喻最为恰切。但如果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复前人早就用过的比喻,显得淡而无味,所以诗人紧接着补上第四句:“莫近鬓毛生”。这一笔补得出人意料,十分俏皮。自古人们多以霜雪喻白发,这里因柳絮似雪,遂径以柳絮隐喻白发,这已不落窠臼。
人们总是希望青春永驻,华发迟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发,所以尽管柳絮似乎轻盈可爱,谁也不希望它飞到自己的头上来。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的又一格吧!
这首诗通篇无一字提及柳絮,但读完全诗,那又轻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们眼前飞舞,它是那样具体,那样鲜明,似乎一伸手就可捉摸。全诗二十个字,如同一个精心编制的谜语。由于准确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谜底叫人一猜就着。于此可见诗人体察事物之细,艺术提炼功夫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