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
不过呢,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他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么好?
譬如,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张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愚笨寡陋都掩盖起来。
话虽说得刻薄一些,但也大体不差,现代社会,缺了这片“树叶”,还真是寸步难行。但看如今的招聘广告,你如果没有一两片像样的“树叶”,人家理都不会理你。无怪乎时下真文凭大贬值,假文凭满天飞,文凭买卖红红火火。
呵呵呵,短短几个字,却讽刺的真是到位。
总的来说,我不后悔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去《围城》的土地走上一遭,更是通过它,看到了许多平时自己想说,却又因为自己这块儿‘遮羞布’而不敢说的话。
对于那些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我发自内心的推荐你去《围城》的土地走一走,或许会看到与至今为止,不一样的土地。
……
李愁也给这篇文章点了个赞,同时不禁感叹,北大的教授,竟然对《围城》这本书的评价这么高。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高达10万+,点赞数高达6万,对于《围城》这本书来说,也算的上是一次不错的宣传。
可别小看一位北大教授的影响力,能成为华国最高学教授的人,哪一个不是桃李满天下,绿野追唐裴?
又是一周过去,《围城》的影响力也在持续增长着,第三次总计五万册,在两天的时间内,被发往全国各个省份的书店,几乎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又一次销售一空。
短短不顾半个月的时间,《围城》销量已经高达七万五千册,而且市场远远还没有饱和,仿佛根本看不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李愁以及出版社的几位主编都已经麻木了,所有人都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谭睿之,因为他这次是《围城》的总负责人,《围城》能够有这个成绩,他的功劳肯定也自然是最大,这个月的业绩,也肯定要高出他们所有人一大截。
然而当事人谭睿之,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前期工作做的很少,只印刷了五千本书,而且根本没有为之后会再印刷而准备,谁也没想到,《围城》会火成这个样子。
所以,之后的印刷、打印、书封、logo等等,几乎都是由他一个人在操办,差点没把他给累死!
从《围城》发售日起,他已经有半个多月没有休息,更没有一天睡过一个好觉,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七点起,晚上一两点才能睡。
要不是他年轻的时候身体底子好,估计现在早就坚持不住,趟医院里了。
干这一行这么久以来,他从来不知道,原来做主编还可以这么累。
相比于谭睿之,李愁这个责编最近则是要轻松很多了,每天都只用负责给袁胜打个电话,汇报一下昨天的销售情况。
此时,李愁无比的庆幸,自己当时选择跟袁胜保持友好的关系,只是他依旧有些后悔,当时分开的时候,没有强硬一点,把袁胜带回家吃顿饭,喝点小酒,培养一下感情。
现在的话,就算让他把自己家里珍藏了多年的酒给拿出来,他也绝对一百个愿意。
毕竟几瓶酒才不过几万块钱,而能够结交一位未来的大作家,这是几瓶酒都换不来的。
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和袁胜见面的时候,袁胜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除此之外,我还可以再跟你透个底儿,围城这本书,只要出版,不出三个月,必定会火遍全国!”
那个时候,看着青涩脸庞的袁胜,他始终觉得这个少年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再次回想起他那句话,李愁心中顿时感慨万千,苦笑一声:
“他真的做到了啊,而且还只用了一个月,呵呵呵,原来井底之蛙一直都是我啊...”
……
差不多到十二月份的时候,《围城》的销量终于开始减慢,印刷的速度渐渐追赶上了出售的速度,甚至可以开始预留一些存货了。
而这个时候,《围城》的销量,已经来到了恐怖的十二万册。
这个数字,让出版社所有的人都震撼不已,而且,这还只是前一个月的销量,虽然目前,书卖出的速度开始减慢,但是每天的销量依旧十分可观。
出版社专业的数据统计人员预估,在今年年底,也就是十二月末的时候,销量预计可达到恐怖的二十万册。
所有人都在感叹,《围城》这本书简直是天降奇书,一举直接打破了聚文出版社曾经最高初版初印发行量的记录。
然而,只有一个人脸色并不太高兴。
谭睿之坐在办公室,眉头紧皱的看着一份合同。
这正是当初与袁胜签订的‘版税分成’合同,一般来说,出版社是不会和新人作家签订版税分成合同的,因为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围城》的销量会高到这么离谱。
而现在,《围城》的销量已经高达十二万册,如果根据合同的分成模式,出版社将会‘亏损’一大笔经济收入。
他想了许久,拿出手机,给袁胜打了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