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夏,昨天妈妈对姥姥的态度很差。姥姥走了之后,妈妈试图通过很多自我安慰的思路来理解自己,为了让自己把自己的行为归为合理,而不是态度恶劣。可无论怎么样在心中自圆其说,最后妈妈都发现,问题的症结其实就是自己无法承认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不停的为那说不出的对不起,花很多时间去找借口。
在妈妈自圆其说的借口里,想过这样一条,姥姥在妈妈小时候,或者甚至可以说是一直到现在,都习惯用冷淡的态度和绝不表露出来的感情和妈妈相处,她这么多年的冷漠以待,又怎么能单方面的要求妈妈是一个健康,健全,乐观向上的人呢,最重要的是,怎么能用冷面去期待热情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妈妈自然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他们的态度不会是交心友善,而也是冷漠和态度差的。
然而这样想了之后,妈妈却隐约觉得这样的思路有一些幼稚。当时妈妈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眠。自己的话,并没有真的安慰到自己。三十多岁,想法感觉和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并没有大的差异。
于是妈妈又想,自己的人生如今几乎可以用落难来形容。内心的孤寂就像狂沙一样席卷。
身处风暴之中,没有任何人可以安慰自己,一切都要一个人去承担。而就在这种时候,姥姥姥爷常常会因为愤怒和无奈,也对妈妈发泄脾气。每当这时,妈妈都觉得生无可恋,自惭形秽。
极端的情绪可能会激发怒火。所以妈妈有时会回击姥姥姥爷,质问他们,为什么看不到一个幻灭的人的悲哀,而要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其实只要稍微给出一点点怜悯,一点点同情,一点点理解就可以了。
姥姥姥爷这种时候就会说,他们已经挺身而出,陪伴在妈妈身边,这就是莫大的付出了。
可妈妈在怒火之中,对这样的说辞,完全不屑一顾。这就是自私自利的陪伴,和妈妈本身根本没有关系。他们在等待妈妈郁郁而终之后说,我们已经做了陪伴,不应该指责我们了吧。他们不懂,如果真的为我着想,就不应该只想赢,只想听起来在理,只想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只想控制妈妈的左右言行,而是真心地去理解,换位思考。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之前爸爸问过妈妈,如果小夏有一天做了错事,妈妈会怎么看待,会怎么对待。
那时妈妈说,我希望无论怎么样都能去理解你的立场。爸爸觉得妈妈的想法太天真。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父母要忍住责难,是很困难的。
但妈妈至少希望自己能努力去理解你。
这个思路,几乎说服了妈妈。可辗转反侧,妈妈依然觉得这样的思路有一个弊病,那就是自己得不到亲近的人,或者任何人的理解,就应该更加痛苦吗。
第二个想要说服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使用恶劣态度的理论,也在妈妈心中被默默的否定了。不仅如此,还引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心情,需要别人做什么才能改变吗。进而便是,姥姥对待妈妈的行为,应该直接影响到妈妈的反馈吗。
回忆起童年的很多事情,妈妈觉得姥姥是一个比较难琢磨的女人,几乎完全没有表达情感的能力。这样的特性,后来妈妈觉得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产物,而不是姥姥一个人的特例。
不仅如此,姥姥那个年代总有种话不敢多说,话不宜多说的顾及。相比较现代,程度几乎不可理喻。但他们生长生活的时空里,这应该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素质。
妈妈在姥姥姥爷的时代的最后的尾部一滑而过,应该说是完全没有接触到时代的印记。但妈妈的表姐被时代的尾巴勾住了几年,一直到现在,她依然常常说,这个你可不能说。
妈妈对这种沟通方式,是十分厌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