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医院里唯一的一座砖木结构,有厨房、卫生间的讲师宿舍,突然被炮弹打燃了,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响起了仍留在那幢楼里的男女老少,声嘶力竭的呼救声。 徐有志、王自强和三十几位仍在医院里的青年男女职工,他们都是民兵,多次参加过消防演习,熟悉该楼附近的消防设施,立即跑向火场,启用那些还算完好的消防水龙头,奋不顾身地进行救火。 那时正是夏天,砖木结构的房屋,加上这些医师家中的桌椅、衣物、书藉都是易燃物,首先起火的那家,熊熊烈火腾空而起,不断响起噼噼拍拍的燃烧声,似要将整栋大楼吞噬,很远就感觉到灼人的热度、让人窒息的烟雾。 参加救火的人都清楚,医院的宿舍实在太少了,特别是有厨房、卫生间三室一厅这样高级的讲师宿舍,就这一幢,如果不奋力抢救,一旦烧光了,三十多家人就无处安身,救不出来的老人、小孩和卧床病人,就要葬身火海。 因此,面对呛人的浓烟,灼人的火焰,那些像流星似的、仍在四处乱飞的曳光弹,和从消防水枪喷射出的、强大水柱,并不畏惧,尽管没有人指挥,都忘我地奋力扑救。 有的用高压水枪压制狂舞的火龙。有的用斧头破除即将被燃烧的门窗。有的浑身淋湿,用湿毛巾罩住口鼻,跑进室内,抱出哭啼的小孩、卧床的老人。有的抢出被褥、衣物、食物……在不论什么东西,都要凭票才能购买的那些年代里,缺了这些生活必须品,就要挨冻、挨饿。有的抢出了最易燃烧的书藉、资料,贵重的照相机、英文打字机等等。 居住在这幢楼里的讲师们,大多都有自己的研究项目,尽管那时没有科研经费,要从事自选课题的研究,就只有省吃俭用掏自己的腰包,因此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资料,既是研究人员的心血,也是他们省吃俭用的血汗钱,更是促进医学发展的希望,紧密关系到不少病人的生命,是极其珍贵的。 医院的老职工,特别是高年医护人员,都清楚这个情况,也都奋力抢救这些资料,只要抢救出来了,就要尽可能地完整保存下来,以便物归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