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包里拿出本子和笔,写写画画的准备记录着什么。
“小孟呀,你这是写日记呐?”却是周阿姨看到李孟的动作,出声询问。
李孟笑着回复:“不算日记,最多算个周记吧,也不是什么都写,就是写一写有什么值得记录或纪念的人,物,事件什么的。”
周阿姨笑呵呵道:“这习惯挺好,跟我家闺女一样!”
李孟略显无语,又跟你家姑娘一样!
这时周静也闻言看了过来,没有言语,只是点头颔首示意。
在这个本子上,李孟不会记录任何未来的人或事物,重活是他自身最大的秘密,不会对任何人诉说,包括父母亲人也是一样。
哪怕他会对未来记忆有所模糊,担心错过或错失什么,也不会记录。
错失就错失,人哪能一辈子无憾,不完美恰恰是另一种完美。
李孟没有写太多,简单记录了因为换火车铺位,相识了周家母女,完结!
李孟回看往期的记载,上面都是一些周末李孟放学回家时所写。
有陈莹莹事件前后,有2000字雷勇事件检讨前后,有摸底考试层层进步攀升,有李丹报考京城自己则报考浙大。
有助学金奖励电台采访,有流言碎语影响不办酒席,有录取通知书全李家拍照留影纪念。
上述的记录只是陈述事件,不写任何已知或未知的原因,外人一看就是表面的文字过程而已。
而李孟看时,自然会知晓理解其文字背后的种种潜在意思。
李孟静静的看着文字记载的一个个事件故事,时间充足,他看的很仔细,很认真。
李孟既是看也是在学习反思,回顾重生来的近半年,他经历了什么,从中又学到了什么,经验也好,教训也好。
看着一件件因他自己改变或者影响发生的人或事件,李孟再度感叹世事的无常。
一蝴蝶煽动下翅膀,可能就会引发几千里外的海啸。
专心做自己,即可!
……
火车缓缓停靠站台,杭城站到了!
李孟双肩包朝前挂在胸前,一手一个大布袋,半提半拖着朝出站口走去。
他身旁是周家母女,下车前周阿姨硬是让李孟和她们一起走,周父驱车来接了。
李孟拒绝不过,他啥忙也没帮上,两只手都提着他自己的布袋行李,实在是不好意思,很尴尬的。
周家母女倒是没有多少行李,周静背一黑色双肩书包,一个不大的轮轴行李箱周母推着。
什么被褥啊,什么衣物生活用品啊,周家都在学校附近买房准备陪读了,还能差的了么?
很快出站口到了,出示票据后,李孟和周静母女随人群四散。
李孟一头茫然,周静环顾,周阿姨更是四处寻找,电话里周父说距离出口位置不远。
没两分钟,还是周阿姨眼尖,瞧见了几十米外的周父。
周阿姨招呼着闺女和李孟,朝周父所在位置一同走去。
虽然尴尬,但李孟还是随着周阿姨母女一同朝周父位置走去,随着越走越近,一身材修长微胖的中年男子清晰的映入他的眼帘。
身着裁剪得体的灰色纹路状西装,微帅发型整齐随意站立,微挺的鼻梁上架有一副无边框眼镜,给人一种浓厚知识分子的视觉。
李孟余光看向周母右侧的周静,女儿与父亲,七成相似度。
神华自敛,诗华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