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有一将门世家,家族世代中比比皆是上将军。
虽然如今的大庆国泰民安,但到底国局还是有些动荡,而二代文帝过于重文轻武,导致北边不时有犬戎作祟。
犬戎乃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自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吃的是牛乳喝的是马奶,生来就比大庆人挺拔壮硕,所以这些人也和他的民族一样,也亦是骁勇善战,锐不可挡,说是战斗民族亦不为过。
而大庆在家风上,上至皇族,下至平民,在思想上都是高度统一,即:“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虽然这种家训很正能量,但是有时候人也需要积极面对现实,并且要勇于面对现实。
庆国自白沙滩一役,战死者数以万计,一时之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骸骨也是漫山遍野的堆积。
申修文正想着间,就见寺院边上,有一评弹之人在讲着大庆的历史。
只是这说书之人他语速有些过快,虽然口若悬河妙笔生花,但到底骨子里还是少了几分激情和野性。
原来此刻他讲的故事正是忠肝义胆勇武传魂的大庆杨家。
杨家一门父子八人,皆是大庆的石柱。他们多年震慑边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惜的是“大石鼓”一役过后,文帝听信谗言,最终害的杨家掌门人,一带枭雄老令公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而仅有的杨家七郎八虎中,大朗、二郎、三郎,七郎为救文帝而死,剩下的四郎不知所踪,五郎出家,现如今也仅有可怜的六郎远戍边外,常年不得归家。
只是可怜了这些将领们的妻子门,一个个年纪不大就守了活寡失了丈夫,真是可悲亦是可怜。
申修文初次听完这个故事到觉得没什么,但在这之后,他慢慢的却感觉到了这个故事有点像后世申修文所听到过的野史杨家将了。
但大庆的这个故事,却告诉了他,这是历史、是存世的,是真实的,是摸得见,看得着的。
但是下一秒,他正听得爽间。
“你这浑人,好大的胆子,明明是文帝听信谗言害的杨家死伤无数,既是说书为何不说。”
只是在这之后,出来一个顽童,他着小辫,看上去不过才十一二岁的光景,说话间语气还虐略显稚嫩,听得出来声音还未达到变声期。所以这声音现在就如同个奶娃娃音一般,奶声奶气的,哪里会得重视。
虽那小娃儿语气稚嫩,但那声音可谓是坚腔有力,字字珠玑,容不得别人反驳。
那说书之人本就是闲暇之时来赚点散碎银钱,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无非也是为了讨生活。如今文帝依旧在世,他不过就是一介布衣,怎能数落帝王过错。
那不是老寿星上吊,自找死路。
虽然内心是明了,但最终嘴上可不会说出来。
此刻倒是那小娃娃一怼,听书的众人均用不解的眼神看着他。
那些个听书之人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只想听到好听的故事和情节,没想到这说书之人忒不老实,自然心生芥蒂,不愿打赏了。
那说书之人估计也是经常说书,一般往往在这个时间段那些个游客们此时都会纷纷自掏腰包来打赏一阵,那知现下今儿个自己是一个子都没赚到,还费了一地口水。
说不生气,是假的。
那说书之人自然对那顽童没了好印象,这不是实力坑爹嘛。
随即,呵斥即来,“你这娃儿也忒无理了些,老夫愿意怎么讲故事都是老夫自己的事儿,你何故来砸场子,坏人好事呢!”
说书之人气急败坏,他眼神只能怒瞪着那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