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北京标签与印象。但对于我这种还没去过的人眼中,北京好像只有两点:首都,雾霾!
下午的时候坐在极速的高铁上,一路向北而去。那天河南地界的天气很好,蓝天白云。当高铁越是深入到北方,远眺的视野便不再清晰,映入眼帘的总是那种雾蒙蒙的感觉。经过保定之后,白雾仿佛愈加浓烈,这让我想到不久前曾读过的一篇文章《霾是故乡浓》,作者描述的可谓是相当精确、有才:
“深冬季节,我在海南耽搁了几日,总有些若有所失的惆怅。今夜山雨初歇,月华如昼,我忽然怀念起故乡的霾了。
故乡邯郸的此时,正是品霾的好季节。约三五好友于高楼平台,一壶老酒,半根驴肠,远眺古城奇霾。放眼处莽莽苍苍,天地一色,偶尔露出远处高楼塔尖,依稀海市蜃楼。扑面不湿,入鼻欲塞。大街上但闻车马喧,不见行人面,如借时空隧道进入科幻世界。
霾,是邯郸名片,是一道让人刻骨铭心的风景。
北京的霾我是领略过的,架势很大但温温吞吞,来势凶猛却回味不永。少了邯郸老霾的回肠荡气和沉稳老辣。到底建都历史太短,行家一眼就知底蕴尚薄。就像刚出徒的裘派花脸上台吼几声,虽底气十足,然少了裘盛戎的厚重韵味。”
这真是未到北京,先领略了传说中的霾。
当天晚上七点钟左右到达北京西站时,北京的冬末已是夜幕降临。走出站口,回望着西站的雄伟壮阔,颇有古城楼风采。因北京二环内交通过于拥堵,所以我提前决定搭乘地铁去佩姐那边。因刚好处于下班时间,所以也结结实实地体验了回帝都的地铁拥挤盛状。好不容易挤下了地铁,又对这里不太熟悉,随直接叫了个滴滴打车送到了楼下。
佩姐租赁的房子很是简单,也应该算是这边的标配。此后我们姐弟俩便在此居住了大半年的时间。
第二天中午佩姐便领着我去了,一切文化宣传起源的地方--北京图书市场。没去之前我还以为会是那种像商场一样的运营空间,可是看到了之后却有点略失所望。
这个批发市场的大门是由两根古代形状的柱子构成,外围是门面房(据说:真正有实力的批发商,都是使用外围的房子。),批发市场大门内有4个很大的厅,围绕大厅外面还有一些小的房间,大厅内被隔成了一个一个的摊位。摊位中间的桌案上书被一种接着一种地平铺着摆放,而每一种书又被叠放着,有的很高,个子矮的人需要踮起脚才能看到书的封面。屋子周围是摆满了书的书架,有时你需要迈着门口堆放着被打成捆的书堆进入房间。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简单,实则不简单的市场,却发家着好多人。
指着市场内外忙忙碌碌的人群,佩姐说着:“厅里面的基本上都是小批发商式的模式,从一个摊位找到另一个摊位的人群是网店找货的模式。你先知道这么多,以后这里的更多模式,你都会知道的。”
逛了一圈看到海量且低价的图书,对于我来说无疑也是一种震惊。在这种茫茫书海中我又看到了机遇和希望。
佩姐拉着我说:“带你熟悉了这里的大致环境,然后再务必跟我去见一个人,一个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