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是中书省的,属于决策机构,当即就拟旨,交给魏征。
魏征属于门下省的,门下省是审核机构,如果他们认为这道旨意违法,或者不合理,就可以驳回,这叫做封驳。
刚才人们都看了,自然没有反对的,门下省就过了。
最后就交给尚书省执行。
最后的执行单位,就落到了高云的左街使这里。
至此,这份大唐的交通规则,就完成了立法程序,进入执行阶段。
后世很多人以为,右侧行驶等交通规则,都是从西方学来的。
其实早在大唐的时候就有了,恰恰是西方从大唐学去的。
在历史,关于右侧行驶的规则,也有记载。至于其他的一些详细规则,找不到史料证明。
至于其中原因,可能是失传了。
不过,野史倒是有一些传说。
说的是因为高云的这份交通规则,把大唐的一些名人,比如程咬金、李神通、魏征、封德彝、萧瑀等人都给收拾了。那些编写历史的人,觉得丢人。
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为了保持盛唐的脸面,就故意在史书中不提这件事儿。
其实也可以理解。
这帮家伙跟李世民一起创造了贞观之治,一个个的都是贤臣、名臣。
要是把他们挨板子,办学习班儿,背交通规则,悔过书,保证书,张榜公布,黑名单这些糗事都抖落出来,这历史还怎么写?
后世的人那么推崇李世民,这个交通规则把他都给弄得那么尴尬,竟然害怕一个小小的七品左街使抓皇帝和皇后违章,后人怎么好意思写这件事儿?影响李二和长孙皇后的光辉形象啊。
高云觉得,野史的说法,应该更加可靠一些。
“皇,臣倒是有个想法。”
房玄龄说话了。
“玄龄啊,有话就说。”
“臣以为,这个交通规则,不仅适合长安城,在整个大塘也适合啊。”
“对啊,何不推广到整个大唐呢?我大唐幅员广阔,都可以适用。”
封德彝又来助攻。
“嗯,不错,高云啊,这个交通规则是你提出来的,你以为如何?”
“皇,卑职以为,目前还不宜立即在大唐推而广之。”
哦?
你提出来的东西,你反倒不同意?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何?”
“卑职以为,交通规则目前刚刚推出,一定还有一些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最好先在长安试行一年,总结经验教训,加以完善提高,一年之后,再看是否可以推行到全国。”
“好,如此就更加稳妥了。各位大臣以为如何?”
“好,高云思虑周祥,不贪功冒进,难得啊。”
魏征这一次,是真的挺欣赏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