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此时已经年满二十岁了,心中不是没有想要夺回权力的想法。可曹芳不敢尝试。
只得望向司马师,以祈求的眼光,希望司马师出来主持下场面。
可是司马师依然低头不语。
这就是司马师想达到的效果。
先让群臣充当演员,挑起朝堂气氛,夸大敌人武力,渲染吴军的恐怖。然后朝中无人可为帅,最后怎么样,你曹芳还是得依靠我司马师。
再然后吴军这么强大,这么恐怖,都让我击败了,那么谁还敢对我不服呢?
曹芳没办法,没人愿意领兵,只好点名道姓的问了:“大将军以为,何人可以为将?”
司马师听到曹芳问自己,心下暗喜,整场演出可以落幕了,该干些正事了。
于是出列上前,先环顾群臣,后向曹芳作揖到:
“陛下,吴军孱弱,而魏国强盛,小国攻大国,以卵击石也。然,吴主新丧,托孤于恪,恪不安境守土,反兴兵戈之事,此乃亡国之道,今陛下代天狩猎,百姓臣服,应率正义之师,讨伐不义之贼。此天时也,
自陈(陈县)至寿(寿春),大开屯田,淮南当地,粮谷充足,省去运输之耗,大军可占有利地形,徐徐图之,此地利也,
吴军侵土,百姓不安,出兵攻伐,顺应民意,此人和也,陛下,此战吾军占,天时,地利,人和。故必能大胜而归。”
无论是古代还是后世,出征之前总要一套理论来支撑,一则振奋人心,二则师出有名。
“大将军所言甚是,既如此,想必大将军心中已有属意人选?”曹芳问道。
“陛下,所谓举贤不避亲,臣推荐胞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司马师回答道。
当年曹爽辅政,司马懿装病赋闲在家,韬光养晦。曹爽认为司马懿年老病衰,后行专权之事。将自己的几个弟弟都安排要职,控制京城戍卫,宫中禁军。
时间一久,开始掉以轻心,常常带着几个弟弟一同出行游玩。曹爽的心腹桓范曾告诫他:你们兄弟几人掌握朝政与军队,不应该一同出行,以免有人关闭城门,你们就不能及时回到洛阳控制局面。
曹爽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司马懿联络朝臣,趁曹爽出行,扼守洛阳,后诛杀曹爽。亲身经历高平陵政变的司马师,深知留守的重要性,所以在魏国每次有兵国大事之时,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二人,总有一人留守京都。
“诸卿以为如何?”曹芳继续问道。
大臣互相对视,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臣等附议。”
曹芳将视野集中到了司马昭身上,打量一番后,问道:“司马昭,你可愿意代朕伐吴?”
“臣,定当夺回魏土,以报陛下之恩。”司马昭出列俯首道。
“既如此,诏令,安东将军司马昭出兵伐吴。”曹芳下令道。
·············
魏嘉平四年,遣征南将军王昶攻江陵,司马昭督征东将军胡遵攻东兴,镇南将军毌丘俭攻武昌。在孙亮穿越后,吴魏的第一次碰撞,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