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张父在东乡虽然算不上人人爱,但修桥铺路,照顾鳏寡不在话下,因此颇得乡人的爱戴。
张父虽然退了下来,但是人脉还在,官府那里也还过得去。但是时日一长,这些感情也慢慢的黯淡下去,因此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是这个欣欣向荣的家族的当务之急。
老大老二都不是那块料,张父自己琢磨,应该是自家没有读书人的基因,正巧景泰天顺年间朝廷多事,高段位的进士伤亡率比较高。
拜太祖所赐,这些高段位进士被抄家后,他们的妻女就成了大明最有名的娱乐场所-教坊司的明星。
据说张父在南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了一位进士女儿,终于有了老三,为怕族谱干扰,干脆取了单字超。
果然不出所料,读书人的基因就是不一样。张超从小就饱读诗书,更是在双十年华一举成为秀才。看到张超中了秀才,张父也含笑九泉了。
张父去世后,张家兄弟和和气气的分了家,张超分到了不少田产。张超一心只读圣贤书,家业是妻子王氏在管。王氏是张超恩师王老秀才的爱女,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守孝三年后终于有了爱情的结晶。
没想到张超去了一趟南京,回来就是阴阳两隔,张超的痛苦哀愁像一柄柄利剑不断刺激着卓然,让他不由想起来自己的家小,眼泪不自觉的流了出来。
“三叔,怎么还是如此伤心,弟妹虽然去了,但是栓儿尚在,为了孩子你也不能太过难过呀!”这是二哥媳妇黄氏,张超几乎是下意识的反应到了。
“二嫂,你说的对,说得对”,张超无意识的应对着,空洞的眼睛却慢慢有了神采。
看到黄氏劝说有效,张超的亲人们对了一下眼神,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说过来。
“老三呀,你二嫂心直口快,说的却是正理,弟妹在天有灵,也不希望看到你这个样子,赶紧好起来,把孩子养大,这才真正对的起弟妹。”这是大哥平安。
“老三,听大哥的,别太难过了,天涯何处无芳草,”话还没说完,就被黄氏瞪了回去,讪讪的瘪了瘪嘴,这是二哥平宁。
“三叔,嫂子知道你们两口子感情好,但是弟妹走了,日子总要过下去。亲家老相公,您也说几句,这样下去可不行呀。”这是长嫂周氏,
“子卓,你兄嫂说的都在理,切不可再如此消沉下去,”王老秀才安慰道,“你们两口子感情好,老夫也很是宽慰,这次也不能怪你,谁知道大姐会早产,唉!”
“先生说得对,张超知错了,这就起来”,张超挣扎着想做起来,却被老丈人拦住,“子卓,你好好休息,不要起床。”
众亲人安慰了一顿,就离开了病床,只留下张超和丫鬟杏儿。张超受这个身体影响,全身无力,又很悲伤,他默默的躺着,想着心事。
此时王氏的后事已经办完了,栓儿也在奶妈那里受到照料,倒也不用太担心。
老丈人和大哥商量的是以后怎么办,张超书是读的不错,可是居家过日子没有人照顾肯定不行,孩子又太小,所以这个家需要一个女人来管事。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张超的小姨子,闺名未知,大家都叫小妹,被留了下来照顾栓儿。在周氏黄氏的指点下,王小妹干的很不错。
张超对王小妹的到来心知肚明,但未置可否,慢慢好起来的他第一眼看到栓儿,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就涌上心头。
那鼻子,那嘴巴,那眼睛,……,太像了,也许老天爷也让他的儿子参加了这个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