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这是何意?快快请起。有事好好说嘛,跪在地上,成何体统。”蔡邕不明所已,只好让诸葛亮先起来,细说原因。
“伯喈公,您是大儒学士,在下仰慕不已,又心向儒学,故而斗胆想拜伯喈公为师,治经读史,请伯喈公看在儒家先圣孔子的‘有教无类’份上,收了在下这个学生。”诸葛亮拉出孔圣人来,希望劝服蔡邕收下自己,只要成功成为蔡邕的门生,那名声可是水涨船高。
“哈哈,诸葛公子有心向学,乃是好事。但你尚在启蒙时期,恐怕识字未全,更何谈学习儒家经史,拜师一事,实是草率,恕老夫不能答应。”蔡邕是希望能有传人,来继续将儒学发扬光大,但眼前这个三岁小孩子,却不认为会是最佳人选,故而用托词推脱掉。
“伯喈公容禀,在下虽年幼,但时刻谨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敢有丝毫松懈怠慢也。现虽启蒙,经史尚早,但不代表就没有必要向伯喈公学习啊,伯喈公乃一代大儒,文学宗师,不说儒学造诣,其他方方面面都值得在下用一生学习,因此还请伯喈公收了在下这愚劣的学生。”
诸葛亮知道得掌握好节奏,才能一步步劝服蔡邕收下自己为门生。
“公子自己都说经史尚早,深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今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这点很好,却是不知为何要拜我为师,老夫除了儒学有些许粗浅见解之外,并没有什么可以教你啊。”蔡邕听诸葛亮这么一说,一时也奇怪。这孩子不跟自己学熹平儒经,那学什么呢。除了这个,蔡邕还能教什么。
“伯喈公,实不相瞒,伯喈公的字,苍劲浑朴,丝丝露白,令人向往,在下启蒙识字,练字临帖,若是能有您的一丝神韵,平生足矣。所以在下想向您先学字,后学经史。”诸葛亮道出拜师的目的,学飞白体。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
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字体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飞白体。
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
“你这孩子,倒也算百折不挠,既然如此,那老夫便勉为其难收下你,跟着老夫能学多少,便看你的悟性了。要是他日发现朽木不可雕也,莫怪老夫不认你这学生。”蔡邕看着诸葛亮机智异常,他日成就必不可限量,说不定能师凭生贵,既然诸葛亮提出要拜他为师,因此也有心收诸葛亮为学生。
五十来岁的蔡邕晚来得女,虽然是个女儿,但也想为她谋些后路,只是奈何年轻时太过于正直,不爱结交党派,导致一直独来独往,没有可以倚为助力的世家或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