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种种,清月公主才是大越唯一一个真正为小老百姓着想的人啊。
从前是没得选择,现在可以跟随清月公主博一条活路,这时候不跟着她走,那才是傻呢。
就说清月公主提出的这一点便是极好的,战时为兵,闲时为农,只要跟着清月公主,无论如何都饿不死的。
甚至有些想法大胆的已经在心里暗暗猜测清月公主若是夺回大越,她当女皇的可能性有多高。
不是大家对太子殿下没信心,实在是危难时刻才能见到谁更适合做皇上啊。
当然了,大家不仅对太子殿下没信心,对乾德皇上简直就是失望之极了。
当初若不是他这般容忍贪墨、这般不务正业、这般重文轻武,大越哪里会有今日之祸?
不过,这些话是不敢说出来的。
在一次又一次的小小胜利中,袁华萌生了一个念头,巴尔提自己都自顾不暇,他会把陆思禹藏在哪儿?
当初是为了要挟自己,他才一直将陆思禹带在身边,现在他自己都不在都城了,那陆思禹跟随他离开都城的可能性有多大?
苏清墨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袁华早就跟他说过要救陆思禹,当初他也答应得极好的,说是有机会自然会营救陆思禹。
可现在袁华提出反攻都城后,他居然不同意了。
他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都城乃是于支重地,一定不会像华泉关附近小城一般好拿下。
就算巴尔提离开了都城,也不代表袁华就能轻易攻下都城。
都城的意义,不管是对于支、对大越、对袁华都相当重大。
吕小小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很给力地极力促成此事。
可苏清墨是一个很有主意的人,就算袁华和吕小小好话说尽,他不同意便是不同意。
就在袁华几乎要死心的时候,前方传来巴尔提的重大消息,他居然受伤了。
要说巴尔提受伤这事,也是十分蹊跷的。
巴尔提和于支各部族首领纯属内讧,袁华不去招惹他们,他们也玩得很开心的。
虽然各部族首领占据有利地形,可从长期来看,他们一定不是巴尔提的对手,毕竟当初在草原上就已经较量过了。
可就在大家都觉得各部族首领不过是负隅顽抗一段时间,一定会被巴尔提再收服一次的时候,攻城的巴尔提却受伤了,还是被火枪所伤。
当初袁华曾想过用火枪射伤巴尔提,可巴尔提武功高强,更知道袁华机巧玩意儿特别多,一看到袁华端着奇怪的东西,肯定会特别注意到。
一直到袁华中毒,火枪射伤巴尔提这个想法都没能得以实施。
可远在千里之外的中观城下,巴尔提一个不察却被火枪所伤。
那柄火枪哪里来的?怎么会到千里之外的中观城外?
得知巴尔提受伤后,袁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自己的人反攻都城。
这是袁华第一次觉得有了自己的人,而且还是有战斗力的人,完全听从自己支配的人。
不是挂在自己名下,却效忠于苏清墨的人。
虽然她做了这么大胆的决定,可她还是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将当初棺材铺的那条地道打探出来了。
攻城其实是很难的,想要降低难度,只能是里应外合。
至于那条地道有没有被巴尔提封了,袁华想了想,应该是没有的。
一般人总会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尤其是他这种没站稳脚跟的异族人,若是被大越反攻了,粮草尽失的情况下,他怎么活下去?
都城可不比华泉关,繁华之地都是靠周围的城池乃至地方城池供给的,都城本身是没有造血能力的,不能将自己密密实实地封在都城里,必须要留一条活路。
既然已经打探那条地道了,苏清墨迟早也会知道的,袁华也就大胆地启用月卫,勒令他们必须确保有人通过密道进到都城,待到攻城之日,务必要做到里应外合。
另一方面,袁华反思了一下自己当初守城时的做法,推定于支军应该也会使用燃烧弹之类的玩意儿攻击自己。
没有苏清墨的技术指导,袁华想不出什么万全之策能够避开城墙上的于支军,只能默默地等着月卫传来好消息。
这一等,又等了小半个月,巴尔提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其实袁华一点都不想招惹都城中的那些亲人,比如太子殿下、乾德皇上、丽皇贵妃等人,可有一个更重要的人在里面,自己必须要冒险一试。
袁华一直觉得这件事是出于自己的私心,没想到她指挥队伍向都城开拔的时候,众军士群情激动得热泪盈眶、喊声震天。
大家脑补了故事的另外一面,都城是大越的象征,只有将都城夺过来,大越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覆灭。
从前都是小打小闹地夺些小城,这一次真的是正儿八经的战斗了。
只要这一仗胜利了,清月公主完全就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文官武将了。
他们还记得袁华不会武功的事,所以他们愿意接受袁华的调度指挥,却没想过让袁华亲自上战场去拼杀。
不过,得到反攻都城的命令已经让大家激动不已了,高涨的士气足够大家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场苦战。
当袁华带领的大越军开拔到都城城外时,城墙上的于支军笑得几乎从城墙上摔下来。
他们从不认为越人会出能征善战者,更不要说要还是个女人了。
虽然知道清月公主夺回了好几个小城,可这些小城实在太小了,简直就是无关紧要。
说不定是驻守的于支军故意放水呢,毕竟他们不会认真听从巴尔提的命令。
不管怎样,一个丢了都城的手下败将,是什么给了她勇气反攻都城的?
尤其是这个手下败将还是个女人,她到底如何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