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帐之中群情激愤,众人纷纷出言,慷慨激昂,欲出兵攻杀吕布。
马超站在马腾后面,心里不由得犯起了嘀咕:也不知道这些出身世家、自诩高贵、名望卓著的名士豪杰把面子看得这么重要是好事还是坏事。反正,对于这种状况,他是真的不太不理解。
身为一个现代灵魂,人格啊尊严啊荣辱啊这些概念在他的大脑里面自然是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的。但是存在和认知并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也很是认同这些东西,也知道大丈夫不可轻辱。
但像在座诸位这样,前不久还忌惮于吕布的战力不敢出战,甚至准备放弃原先已经初步拟定好了的作战计划。但被吕布蔑视之后,一瞬间就血气上涌,浑身躁动起来,纷纷叫嚷着要给对方好看。
这一刻,仿佛吕布那残暴的气势,高超的武艺,精锐的骑兵,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了。尽管作为一个将领,作为一方势力之主,这样的反应很不冷静,很不应该,很不理性。
但是,为了自我的荣辱,一瞬间仿佛从胆小怕事的中年变成血气方刚的少年。这种精神,不管是说它幼稚也好,还是说它死要面子也好,至少是值得敬佩的。
马超作为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虽然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但并不会去盲目地用自己的想法去评价古人。毕竟,生存环境和从小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思想观念不一样是再很正常不过的了。
袁绍在听到传令兵说完话的那一刻,额头上便青筋暴起,脸色铁青。在座诸人中,没有比他更愤怒的了。
袁术虽然目空一切,但更多的是身为世家高门对于其他人在身份上的一种蔑视。而其他各路豪杰,有些是所谓的名士,混迹于士林之中多年,把面子本身看得非常重要,类似于“士可杀不可辱”这种。
但袁绍和他们都不一样,他虽然和袁术一样出身于四世三公的袁家,但是因为庶生的原因,经常在家中遭人嘲笑,因此家门观念并没有那么强。他也不是那种只知空谈的虚名士人。相比较前两者而言,他靠着自己能力的时候更多。
因此,袁绍不仅是好面子,而且还自认为能力不凡。你老袁家大部分人不都是支持嫡子袁术吗,把袁术运作到了袁家能够影响到的范围之内,做了个南阳太守。可以说,除了汝南这个袁家的老巢之外,南阳就是袁家影响最大的地方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把袁术放到汝南,一是朝廷不会允许本地人在本地担任一把手职务,二是如果完全在袁家大本营的话,也起不到历练的作用。
对此,袁绍心里很是不满,但却没有出声反对,因为他知道,自己反对也没有用。为了证明自己,他去了河北之地,选择了冀州渤海郡作为自己的舞台。
渤海郡地处冀州北部,袁家在那里的影响很小。然而,几年下来,袁绍已经在那里干得有声有色,获得了一块稳定的根据地,更是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威名传遍了天下。否则的话,这十八路诸侯联军盟主的位置,也就轮不到他来坐了。
因此,袁绍最得意的,便是自己的能力。而吕布的挑衅之中,最鄙视的正是他们十八路联军的能力。因此,不管是袁术还是别人,他们心中的愤怒都没有此时袁绍心中的愤怒猛烈。
不过袁绍好歹也是一方豪杰,心中再愤怒,脸上表情再不自然,忍住不让自己说出来还是能够做到的。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还装模作样的劝解了一下众人,冠冕堂皇的说了一堆将不以怒而兴兵之类的场面话。
众人听到袁绍的话后感到十分愕然,差点就信了。只是袁绍的表情终究是出卖了他自己,因此众人也就继续嚷嚷,这次一定要给吕布这无礼匹夫一个教训!
马超对于袁绍忽然的言不由衷也是深感不解,直到袁绍在众人的再三请求之下,才假装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出兵的请求,但脸上却是闪过一丝谋算得意的表情时,才恍然顿悟:
原来如此!
看来这袁本初之所以能够成为联军盟主,还是有着其出众之处的啊!
今天一早,袁绍和曹操一直在提议出兵虎牢关,但下面的这群人却都是不愿出力。三番五次地推搡之后,在袁绍的半劝诫半胁迫之下才同意了出兵。刚才袁绍明显就是对众人先前态度消极的报复。
你们不是都不想出兵吗?好,那就不出了啊。我也觉得不出兵好。什么?你说吕布侮辱了你们的能力,必须狠狠地打他一顿?啊,没事没事,将不以怒兴兵,作为一方豪杰,这样最基础的养气功夫怎么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