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骑同时拨转马头,呼啸而去。
场面一片混乱,吐谷浑士兵甚至连抵抗的意识都没有,而直接被冲锋的唐军骑兵削去了脑袋。
就算此时还有清醒的将领,想要组织起防御,也找不到领命的士兵。
这短短的时间里,唐军骑兵从出城集结、驱赶溃兵到正式接敌,可谓一气呵成,吐谷浑人完全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士兵散乱,各自逃命。
李沐率领的五十八骑,直接用陶罐开路,如同一把烧红的尖刀插入雪堆里,并不理会周边混乱的敌人,迅速地向既定的目标冲去。
常玉六人,举着盾牌,左右死死地护着李沐,他们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不惜任何代价护卫李沐。
这盾牌与寻常骑兵圆盾不同,用得是重步兵的长形木盾,由经过处理的白杨木制成,厚约一寸,外凸成圆弧形,内置前臂把手,往身侧一靠,足够抵抗这个时代的任何箭矢直射,除非吐谷浑人有机弩或者床弩这种重武器,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路上吐谷浑的战马被一串串的陶罐炸得发了疯,狂跃悲嘶,让马背上的骑手苦不堪言,哪还有抵挡李沐骑兵突进的能力。
吐谷浑可汗伏允在爆炸的那一刻已经蒙了,他在马背上作战经年,哪见过这种武器?更无法理解这一幕是如何发生的。
直到李沐所率的唐军骑兵出现在视野里,他才惊醒过来,喝令身边将领组织抵抗。
可吐谷浑的一万中军此时分散在主军帐四周,调集起来向主帐合围需要时间。
在这一瞬间,李沐所率五十八骑迅速地接近伏允大帐,两侧距离主帐近的中军亲兵组成人墙抵挡,却被飞来的陶罐炸得粉碎。
眼看着越来越近,这数里地,任由骑兵驰骋,也就数息之间。
伏允甚至能看清楚飞速而来的唐军骑兵脸孔了。
他已经意识到必须逃了,再晚不等中军集结,他就没命了。
身边数十名亲兵将他包围在中间,迅速离开中军帐,可伏允腿抖得厉害,或许是因为紧张或者是恐惧,加上年纪大了,竟数次爬不上马背,只好踩着亲兵的背,由数人搀扶着才勉强爬上了马匹。
这时李沐离伏允大概有百十步,眼见一个象是主将的人上了马背,心中大急,如果让伏允走脱,那自己就死定了,就算有再多的火药罐,也无法抵挡数万人的围歼。
回头向李大亮所在望去,只见李大亮的骑兵挺进速度越来越慢,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可见遇到的阻力在不断增加。
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等吐谷浑人醒过神来,那就算唐军三千骑兵个个是战神,恐怕也会被源源不断的吐谷浑人活活累死。
看来只能破釡沉舟了,李沐急喝道:“将所有陶罐朝四周敌军扔出去。”
丢出所有陶罐就是孤注一掷,不生则死。
一时间,死士身边十几丈之内被清了场,四面如蚁群一般围来增援的吐谷浑士兵被吓得一滞,愣了愣神。
浓浓的黑烟迅速弥漫,包围了这一区域,就趁这一瞬间的空档。
李沐率众又向伏允处逼近了三四十步。
围来增援的吐谷浑士兵又开始向李沐众围了过来,李沐急喊道:“李沂,看你的了。”
李沂闻言也不答话,迅速从背后取下铁胎弓,抽出箭矢,搭弓拉弦,行云流水般射出两箭。
两箭分别射中伏允身后的两名亲兵,亲兵惨叫着倒下马来,暴露出惊慌失措的伏允。
说时迟,那时快,李沂第三箭其实与前两箭并无停留,此箭有如神助,眨眼之间便准确地射中伏允的背心,伏允惨叫一声,摔落马下,而数十伏允亲兵却将伏允死死护住,拼命抵挡。
李沐大声对李沂道:“李沂,你率死士去割了伏允脑袋。常大叔六人随我来。”
李沂应“喏”率死士径直向伏允处冲去。
而常玉六人调转马头追随着李沐,向伏允的主帐而去。
进展虽然顺利,但时间却站在吐谷浑人的一边。
越拖得久,失败的概率越大,李沐只能使出下流招数了。
主帐就在眼前,瞬间即到,李沐急道:“常大叔,随便割个人头,用血糊面,递给我。”
此时到处是死尸,常玉骑术精湛,迅速弯腰俯身割下一个死人的头颅,胡乱用血一抹,递给李沐。
李沐接过之后,跃下马背大步走上主帐台阶,将头颅举在手里下令,“随我一起喊,伏允已死。”
七人放声齐喊道:“伏允已死。”
百步外正在围杀伏允的李沂数十人也不笨,一起呼喊起来:“伏允已死。”
声音传不了多远,但从向主帐围过来的吐谷浑士兵中一部分听得懂的都纷纷传递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