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六味地黄丸。
江平安嘴角上扬,不禁回忆起前世的一桩趣事。
踏入大学校园,一切都那么新鲜。
砸碎了高考的桎梏,新生们都很放纵,江平安却没放松。
图书馆、自习室……
回寝室,熄灯后,依然挑灯夜读。
第一学府的压力,如达摩克里斯之剑,让他一秒也不敢懈怠。
熬了两个月。
江平安察觉到,身子乏力,眼圈发黑。
简单说,虚了。
那就看医生吧。
去了校医室,是一位五十多岁,气度不凡的老中医坐诊。
做了个简单的体格检查,老中医深深地看了江平安一眼,意味深长道:
“年轻人,别担心,问题不大,我开一付药,记得按时吃药,另外要早睡早起,别胡思乱想,尤其是……要戒掉祖传手艺。”
最后一句,特意加重语气。
What?
祖传手艺?
江平安愣了两秒,迎着老中医似笑非笑的眼神,懂了。
脸红了。
“医生,不是你想的……”江平安委屈地小声辩解。
“不用解释,我也年轻过,我懂……”老中医给了一个理解万岁的眼神,唰唰唰,丢了一张药方给江平安。
六味地黄丸,两瓶。
外瑞顾得!
就做六味地黄丸。
江平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坏笑。
在他的记忆中,明朝初期,六味地黄丸,还没有提出太多补肾的概念。
事实上
六味地黄丸,原本不是六味。
六味地黄丸的前身,乃“金匮肾气丸”,由大名鼎鼎的东汉医圣张仲景搜集,这款药号称滋补肾阴。
到了宋代,出了个牛人。
儿科名医,钱乙。
钱乙有多牛?
举个例子,皇帝儿子得了病,太医院束手无策,最后是皇帝征召,去街上将他抓来,一帖药,药到病除。
宋朝早就开始分科,钱乙是混儿科的,他认为:
小朋友,练童子功的。
自带九阳神功,火力壮。
纯阳之体,还补个毛线的阳啊?
就将金匮肾气丸,去掉了炮附子和桂枝,用熟地黄取代生地黄。
噔噔噔锵……
六味地黄丸,闪亮登场。
从此,这药在儿科闪电般流传,应用广泛。
到了明朝中期,才有医学家将其运用到痰证、咳嗽、盗汗消渴、梦遗滑~精……
“滋阴补肾”这个概念,还是由我来宣传吧!
江平安嘿嘿一笑,心中的如意小算盘拨的噼里啪啦响。
打包,收工,走人。
江父唯恐那刁蛮小萝莉追来,利落的捆好一百来斤山药,往后一扛,像极了砍柴人。
两父子迈开大步,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快步下山。
一路平安。
担心中的追兵没有出现,半个时辰后,高耸巍峨的县城墙,出现在视野中。
交钱,过了永城第一高速收费站。
一抬眼,就看到前方围了一群人,似乎在看贴出的告示。
“爹,我们也去看看。”
江平安拽了拽老爹衣角,好奇道。
进了城就安全了,江太仁松了口气,见众人围得水泄不通,干脆将某个踮脚的小短腿,抱到自己脖子上,努力往前挤。
“通缉:海捕令。”
“近日,有一伙大盗进入我县,为首者,胡三烈,作恶多端,滥杀无辜……凡禀告去向者,赏银一百两;捕获者,赏银五百两……”
我去!
五百两!?
江平安忽然不想奋斗了。
还卖个锤子的药啊!抓个大盗就赏银五百两,县尊大人出手真大方。
某个小短腿暗戳戳两句,却也有自知之明,自己这小胳膊小腿的,估计还没摸到对方衣角,就被人家送到锅里煮了。
想归想,脖子却伸的跟长颈鹿似的。
真丑!
画的贼特么丑。
这是江平安的第一印象,那榜文的画像,不是印象中的水墨画,更像是一张拙劣的涂鸦画。
丑出了天际。
唯一的印象,就是那通缉犯,右眼角有道伤疤,面容愈发狰狞。
围观的人很多,七嘴八舌的议论。
“哪来的大盗?”
“听说是北边过来的。”知情者透露。
“干嘛来我们这祸害?”
“嗨,不是遭灾了吗?”知情者得意地扬起下巴,炫耀道:“北边几个县,去年就没下过雨,先是大旱,今年又有蝗灾,哪还活得下去?”
“那跟这有啥关系?”有人纳闷。
“没本事的,就沿途乞讨;有本事的,自然落草为寇呗。”知情者冷笑。
众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江平安的脸色,却渐渐冷了下来。
“爹,我们回家吧。”江平安叹了口气,爬下来,背起小药篓。
原本的好心情,荡然无存。
脚步都变的沉重起来。
身为穿越者,他知道明朝中后期,正值小冰河时期,多灾多难。
可没想到,前期的灾祸也不少。
据记载,明朝历经276年。
灾害却高达12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