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米放进锅里添上水,然后在炉灶中生火,这一套的流程,文宁宣已经做得十分娴熟了。
半个月的时间,足以让他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本领了。
村子里是没什么滋味可享受的,一点米还是掺和着杂粮的糙米,里面甚至还有不少的石子。
不过文宁宣是个细心的人,早已将其中的石子悉数挑出,细细淘洗过后才下了锅。
虽然生活穷困,但是曾经在忠勇侯府生活的痕迹却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让他夹杂着石子把米下肚,他着实难以做到。
也亏得宋氏的房子离得其他村人远,不然少不得被人说矫情了,村里人还忙着下地干活,可没人有功夫这么挑拣米,有那时间,还有大把的事情排队做呢。
村里人活的粗糙,生活的艰难让他们精细不起来。
因为昨日下了雨,柴火有些湿,不太好烧,浓烟呛得文宁宣咳嗽了好几声。
看文宁宣在烟熏火燎中忙碌,赵嬷嬷恨不得以身相替。
离开忠勇侯府,文宁宣只带了一丁点的东西,除了几件替换的衣服,就是几本他平日读的书,不过都不是什么孤本,倒也不值什么钱。
最大的财产,就是赵嬷嬷临走时候宁塞给他的十两银子了。
十两银子,在这个时代,足够普通的人家过一年了,节省些,两年都够,毕竟小农经济的时代,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自给自足,花钱的地方不多。
文宁宣知道自己不收下赵嬷嬷不会放心的,在加上宋家村他人生地不熟的,确实没钱寸步难行,就没拒绝。
赵嬷嬷倒是想多给一些,但是想到文宁宣一个孩子,到底是不安全,只能想想作罢。
这十两银子,赵嬷嬷也生怕他拿不住被人偷抢了去,走之前附近的人家每家每户她都一一上门去警告过,宁宣是忠勇侯府的人,有忠勇侯府护着,让他们别打他的主意。
村长家她更是坐了整整一个下午来说这件事,逼得村长答应会看顾着文宁宣这才不放心地离开。
许是赵嬷嬷的警告起了作用,这段时间还真没人来打扰文宁宣。
忠勇侯府,对于普通的村民而言,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没人敢轻易去招惹。
不过没人招惹,看热闹的人却不少,隔三差五就有有人来附近张望,看一看这个据说从京城来的少爷的尊荣。
尤其是小孩子,对于言行举止都异于他们的文宁宣,更加好奇了。
村里人忙活着地里,也没时间拘着孩子,也就任由他们来文宁宣这里。
文宁宣对于同龄人还是有些亲近之感的,大家好奇的事情,他也会捡一些能是说的简单告诉他们,比如说他和方煜两人十年前被抱错互换了身份的事情。
如同话本子里的故事一样传奇的经历,让每个孩子都啧啧称奇,再加上文宁宣那一身不凡的气度,很多孩子都喜欢来找他。
尤其是那些曾经和方煜一起玩耍的伙伴,更是对方煜羡慕的要死,方煜现在可是掉进福窝了。
今天,文宁宣倒是难得清闲,没有人来打扰他,痛快地温了一上午的书。
对于自己以后的道路,文宁宣有着清楚的规划。
和方煜不一样,方煜自小就没读过什么书,但是他却自小跟随数位大儒学习,再加上天资聪颖,造诣到如今已经很高了,在同龄人中,鲜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若非抱错的事情爆发出来,他今年应该下场参加童子试的。
这对他而言没有难度,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的几位老师,没人会觉得这会阻碍他,只要他下场,名次就低不了。
接下来,应该是一路往上考,然后做官,为天子牧民一方,这是文宁宣的规划。
自古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尤其是文宁宣这种贵族子弟,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为了君权服务的,哪怕他现在环境发生了更改,这条路也不会变的。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文宁宣的户籍还没有解决。
也不知道是不是忠勇侯府的人刻意遗忘了,他现在的身份,还没有彻底变成宋氏之子,户籍没变更,要参加童子试,还有些麻烦。
昨日他刻意去找了里正,让里正也跟着发愁,揪掉了一大把的头发。
宋家村是个贫瘠的村子,能读得起书的人家几乎没有,往上数一百年,最高的也不过出过一个秀才,尽五十年,更是连童生都没一个,没办法,都是穷给闹得。
在古代社会,读书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一般人还真读不起书,能读得起书的,都得有殷实地家底,不然根本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要知道,能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可是一件大的功绩,尤其是秀才还能有不少的免税田,里正做梦都想宋家村能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七彩qia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