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火锅起源较早,口味较厚,以麻辣见长,对麻的感受永远不及对辣的渴望,属酱香型。
蜀都火锅汤汁中名堂很多,即使最普遍的红味火锅,也以鸡、鱼、牛棒骨熬汤。在香味上,是以五香味和豆瓣味为主。”
“二者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烫的食物是什么,而是汤汁上。总体感觉,重山城锅味道偏重,偏辣,蜀都火锅相对较淡,但追求麻辣的均衡。”陆子轩一边吃着一边评比着。
“当然还有商业方面的碰撞了!与渝蓉两地的球迷在球场上争谁是“雄起”的发起者,谁又是“学起”的模仿者不同。山城火锅与蜀都火锅的战斗决不是看起热闹实际却无关痛痒的口水仗,而是兵对兵将对将真枪实弹的搏杀。据专家估计,渝蓉两地每年各有100亿以上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加上正在升温的全国乃至海外市场,简直难以想象。因此,两地的政府和业内人士对此都没有等闲视之。无论是在“渝洽会”“美食节”等正式场合还是在大街小巷的各式店铺的江湖地面,在火锅市场上搅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浪头。”
“而蜀都人则是以其特有的应变思维,搞出一个火锅变种——“串串香”来,把刚刚在蜀都市场攻城掠地的山城火锅打了个措手不及。这种烧烤与火锅结合产下的混血儿仿佛一枝短小而射速奇快的微型冲锋枪,有效地阻止了山城火锅的攻势。山城火锅当即以“江北老灶”为前锋,打出“正宗”的旗号,且使用较低的价格应对“串串香”一角一串的价格优势,结果活生生在蜀都市场上硬挤下一片天地来。而与此同时,蜀都一大批改良了的火锅新贵在全国冲锋陷阵时,忽然发现自家后院起火,于是索性也来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纷纷跑到山城火锅的老窝里置地购铺,抢占高端市场。形成山城抢占蜀都低端市场;蜀都拼抢山城高端市场的场面,不过如今山城火锅已经全面败阵,市面出名的火锅基本都来自山城。从各方面来说,山城火锅占足优势。”
“但是两地媒体和业内人士却不这么看,他们从对方的行动中看出了自己亟需改进的许多问题。这又显现出两地火锅的又一重要特征——围城效应。看对方,招招新鲜,样样生猛。而看自己,则危机四伏,十面埋伏。这种心态的结果,是两种火锅不断取长补短,并向同一个方向融合的趋势加快。”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大批经过改良的山城火锅新势力高举六三二的旗号再一次杀入成都,此次进攻摸准了蜀都中高档火锅的命门,以荤菜元六元,素菜三元两元的绝对优势价格,将成都火锅拖入火锅“微利时代”,蜀都火锅在惊呼狼来了之后,也不得不认同了市场的价值规律,统统更名山城火锅。”
“最后就是这个两地火锅的污点碰撞了。山城火锅最大的负面事件莫过于二零零四年二月曝出的少数商家用石蜡做火锅底料的丑闻,一时之间在国内引起巨大的轰动,险些酿成“冠生园”陈馅做月饼和金华毒火腿那样的几颗老鼠屎打坏整个行业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山城火锅免收锅底费的老油,在某些地方也受到过查处和罚款。老行规与国家卫生法规的冲突之处也不能小看。”
“而蜀都人迷信“鸡要吃得叫,鱼要吃得跳”,于是便有了蜀都火锅中名声最坏的“生抠鹅肠”这一污点,据看过抠鹅肠的目击者称,店伙计将鹅踩在脚下,用刀在鹅屁股上割出一个洞,然后活生生将鹅肠抠出,其残忍程度令人不忍卒听。至于蜀都火锅里的各式青蛙、野鱼甚至保护动物等,也是亟需修正的。”
最后陆子轩总结说道“总的看来啊,山城火锅与蜀都火锅在彼此的碰撞和学习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并相互融汇着,并博收众多兄弟菜系的特征和长处,飞速成长着。谁也不知道一百年之后的火锅是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的说,经过下一百年的演化和历炼,应该比更好一百倍,这不是奢望和不可即的理想,而是保守的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