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成为武田大队长心中头号敌人的三营,正向西北方向急速前进,已经无法再回赵家坳的张双福,决定带领部队前往大泽山区,那里是游击区,三营之前就在那里打游击。
绵延几十公里的大泽山区是胶东最大的山脉,虽然海拔不高,当山岭纵横、地势陡峭,加上山区里多是茂密的植被,容易躲藏,是个天然的游击战场。
张双福带着三营一路上昼伏夜出,躲过了数支日伪军部队的搜索,又小心穿过了由炮楼和治安村组成的日军封锁线,终于在三天后,进入了大泽山区。
三营在进入山区后,就通过民兵和游击队取得了联系,直接来到了大泽游击队的所在地银山村。
听说三营回来了,大泽游击队的大队长刘涛和指导员孙伟连忙迎了出来。一见面刘涛就紧紧拉住张双福的手说道:“张营长,我们可算是把你盼回来了。”
张双福也是一脸激动:“这些日子让你们受苦了。”
“不苦,你们回来就好了。”刘涛开心的说道。
张双福又和孙伟握了握手,接着拉过李辉,给他们二人介绍:“这是李辉同志,爱国人士,他可是帮着我们买了不少好东西,使我们三营的大恩人,这是大泽游击队大队长刘涛同志、指导员孙伟同志。”
李辉连忙和二人握手,客气说:“刘队长,孙指导员你们好!”
刘涛是典型的山东汉子,牛高马大,一把浓密的络腮胡,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山东汉子特有的豪迈,拉着李辉的手说道:“大家都是同志,用不着可这客气,叫我大名就行。”
孙伟四十出头的年纪,额头上已经出现了皱纹,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带着憨厚的笑容说道:“对,咱们都是自己人,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
客气了几句,四人来到大队部,李辉掏出玉溪,给每人发了一根,刘涛和孙伟接过烟十分惊讶的对视了一眼。
四人把烟都点上,刘涛抽了一口,随即夸道:“这带把的烟就是好啊!”接着他又问道:“张营长,其他的部队什么时候到?你们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张双福见刘涛误会了,就把所有事情远远本本的跟他讲了一遍,连李辉帮助忙装备的事情也都说了,刘涛和孙伟都是自己人,自然也不用隐瞒。
听完张双福的话,刘涛和孙伟同时看向李辉,他们对这位给三营买装备、药品、食物,帮助他们打鬼子的人,顿时生出了好感。
“你们这边怎么样,鬼子的扫荡厉害吗?老百姓的损失严重吗?”张双福问起了他们的情况。
“你们走了之后,鬼子和二鬼子对山区和周围的村子发动了几次扫荡,不过我们一早就把外围村子的老百姓和所有东西都转移进了山,和鬼子打起了游击,这山区是咱们的地盘,鬼子不仅没找到人,还被咱们打了几次伏击,死了十几个鬼子兵,吃了亏的鬼子一气之下,放火少了外围的几个村子,还修建了炮楼,想要困死我们,不过从那之后,鬼子倒是再也没进过山。现在你们回来了,鬼子就算近山,”刘涛也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给了张双福。
听见老百姓没受什么损失,张双福这才放了心,随即他又看见了孙伟脸上那欲言又止的表情,于是说道:“有什么困难尽管说。”
孙伟沉默了一阵,才为难的说道:“现在咱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衣服,山里房子不够,很多人都住在临时搭起来的木屋里,大家进山时穿的棉衣根本抵御不住山区的严寒,很多人都得了冻疮,另外粮食也快不够了。你看能不能让李辉同志去……”原来孙伟是希望李辉能给山里的百姓弄些衣服和粮食来。
“这好办,山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人,每天消耗多少粮食。”李辉立刻问起了详细的情况。
“算上我们游击队的同志,一共有2419人,每人每天需要半斤粮食。”负责游击区政工工作的孙伟,如数家珍的说道。
听到具体人数,李辉立刻盘算起来,看要买多少衣服和粮食才够用,其实这些人真不算多,放到现在也就是一个村子的人数,需要的衣服和粮食也都好办,以李辉卡里钱的钱,买几千件羽绒服和十几吨粮食还是没问题的。只不过李辉不知道传送门能不能将这些东西都运过来。
孙伟见李辉不说话,还以为是这事让他为难了,便说道:“棉衣的话,可以三个人一件,轮换着穿,如果有棉花的话,我们也可以自己做。粮食的话还可以对付一阵,实在不行三个人每天一斤也是可以的。”
李辉立刻说道:“你误会了,我是怕弄来的东西太多,你们没地方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