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四卖炭翁下阕白居易诗
正在此时,有两个得意忘形的人骑着快马奔了过来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1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汪寿昌心想:他们是谁啊?如此张狂。
来到炭车前,他们跳下马来,并告知卖炭翁说,他们是皇宫内的太监和手下。
那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嚷嚷着说是皇帝的命令,“你的这车炭,皇宫里征用了……”并让手下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牛车走。
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算充当炭的价钱了。
汪寿昌愤愤地说道:“这和强盗有什么区别吗?我们何必再去维护这样腐朽的?我怎么再有信心去为这样的朝廷卖命?”
汪寿昌郁闷极了,他喊柳好好下车。柳好好知道汪大人又要接济穷人啦,便带着银子下了车。
汪寿昌拿出了十两银子给了卖炭翁。
卖炭翁千恩万谢地说:“用不了这么多钱!”
汪寿昌却道:“你不要怨恨我们的圣上,都是这些阉人做的坏事,银子恐怕也被他们给贪了……”
注释
1敕h
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字也作勅、勑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由汉代的戒书发展而来,汉初皇帝训诫新任的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用戒书,后来凡告谕京外各官也用戒书。
魏晋南北朝时基本沿用汉制,北周曾将敕书改为天敕。唐代的敕书,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及敕牒4种。官府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等重要事情用发敕,又称发日敕,由皇帝亲笔填写日期因官僚奏请而颁发的皇帝命令称敕旨皇帝训诫百官用论事敕由尚书省粘连牒文发出的敕书称为敕牒。
宋代除沿用唐制外,又增加敕牓一种,用以诫励百官,晓谕军民。
元代封赠官员有宣命和敕牒两种,封赠一至五品官用宣命,以白色纸缮写封赠六至九品官用敕牒,以赤色纸缮写。
明代敕的用途广泛,凡皇帝训示中央和地方官员,或委任地方官员时用敕谕,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用敕命,敕封或告谕外藩也用敕命。敕命为卷轴式,分苍、青、黄、赤、黑5种用丝织物织成,葵花锦面乌木轴头。文官用玉箸篆,武官用柳叶篆,绘以升降龙盘绕。敕命封面为“奉天敕命”4字。敕文首写皇帝的敕辞,次书官员的身世、履历及封赠官爵的品级。末书年月日,盖以“敕命之宝”印。
清代付给地方官员依以行使职权的凭证称之为敕书,也称敕谕,分坐名敕和传敕两种。清代敕命明制,用于推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也用卷轴形式六品、七品二轴八品、九品一轴。轴头角质葵花锦面色分苍、青、黄、赤、黑5种绘以升降盘龙盘绕敕面织“奉天敕命”4字。敕文首书皇帝制词,次书被封赠者的官阶、姓名、功德、封赠的品秩、袭次等。末书年月日,加盖“敕命之宝”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