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来到书楼。
周围安静下来,没有了其他声音,他只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娄也鸣所说的话没有错,修行路上,多少人死守善道,以一贯之,尚不能有所作为。
他修行时日不多,短短时间内杂学旁收,不到一年时间几番改弦更张。
先是跟随《四大悬解》学习练气,拜入青玄后虽然修的依旧是练气,但是那段时间更多的是解决业鬼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时间用在修行上。
至于后来,便频繁使用浩气,虽然境界修为有所提高,但对于四气的了解以及控制掌握,都十分生疏。
决定用浩气筑基,在无涯地宫匆忙筑基之后,娄也鸣对他用浩气筑基的做法非常不赞同。
甚至要他重新用混元道气筑基。
对于这些经历,若说张旭心里没有犹豫怀疑是不可能的。
现在静下心来,细思过去大半年的经历,最令张旭惊讶的,莫过于他自身的变化。
以前不论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在桑榆村靠教书度日的时候,他从来不曾迷茫过。
因为前路就在眼前,无非是要么心愿达成,做个他一心想做的官。要么一生不能得偿所愿,窝在桑榆村做个教书先生。
这些道路,不论走哪一种,都是他预想过的,哪怕是他最不愿面对的那种,也想象得到是何种情况。
那时候的他,自信、坚定,哪怕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作为圣人门徒,从未犹豫过,一心要振兴儒道。
直到踏上修行路,他面前的世界,变成了完全陌生的世界。
他所遇到的人,对于修真世界,都比他了解得多,懂得多。
这一路,他都是跟着别人引导走,别人说什么有用,他就学什么,别人教他什么,他也学什么。
甚至娄也鸣要求他,浩气修行不下去的时候重新筑基,他最后也答应了。
曾经口口声声要振兴的儒道,好似离他越来越远。
甚至圣儒道那些,在他看来徒有儒名,虚有儒表的儒生,都比他更像个儒者。
他不觉得娄也鸣的想法与做法就是错的,因为在娄也鸣看来,他作为修者,目的就是登仙证道,以求长生。
既然如此,那么修混元道气就是最好的路,有捷径,为什么不走捷径呢。
但是扪心自问,他又能真正抛下儒道吗?
那是不可能的。
张旭以灵识扫过娄也鸣为他准备的书籍,绝大部分是混元道的修行秘籍。
看得出来,娄也鸣很希望张旭继承自己混元道的衣钵,有意引导他往混元道的路子走。
不过,师父到底肯替张旭做打算,还有一小部分书是练气士用的,甚至还有不少与儒道相关的书籍。
张旭粗略了解一番,混元道气与浩气、四气之间差距较大。
都说浩气是儒者自身产生的,但是张旭笃信儒道那么多年,自认为胸中一片坦荡,他自身的浩气都没有多少。
一直使用的浩气,还是林易给他的。
而四气修行,也是需要修者本身需要一定灵根,才能感受到天地间的灵气。
混元道气完全不同,修炼混元道气,甚至没有太高门槛。
只要有秘籍,按照秘籍修行,不论天资如何,都会有一定成效。
在降妖除魔等实用方面,混元道者更是能碾压儒者和练气士。
浩气固然是邪物的克星,但是浩气稀少无比,拥有能令邪物胆寒程度的浩气,远比除邪本身更不常见。
至于修行四气的练气士,本就不擅长与人战斗,况且起码也要在练气阶段,才能与邪物抗衡。
而混元道,就算是体内没有混元道气之人,按照混元道“术”,通过一系列操作,仍旧能降妖除魔。
所以很多凡间道士,虽严格来说算不得修者,但是学会一些道术之后,也能除鬼驱邪。
他们往往需要设坛作法,烧符请神,这些看似繁琐的流程,就是“术”。
正因为如此,混元道根基深广,信者众多,修者众多。
修者众多自然免不了天才辈出、仙人辈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下修者也好,凡人也罢,不得仙身,终归有一颗凡俗之心。
见混元道有赫赫声名,自然趋之若鹜。
如此千年万年,混元道更显赫,练气门派门庭更加冷落,儒道甚至濒危。
了解完混元道大致情形后,张旭甚有感触。
若是天下儒者,不再汲汲营营于庙堂之上,而是愿意修儒道,是不是儒道境况会好一些。
或者有更多人愿意信儒道、修儒道,也会好很多。
群众基础很重要,说起修仙,寻常凡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道者,而非儒者。
世人眼中,道者求长生、求自在,修真修行,降妖除魔。
而儒者则是经营庙堂、趋步殿陛,让他们读书写字,治国理政尚可,除妖么,这种事还是交给道者的好。
除妖驱鬼都想不到儒者,那么求仙问道又怎么会跟儒者学呢。
想到此处,张旭想,若要儒道广收门徒,或许可以先改变世人对儒道得刻板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