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孙瓒渐渐融入了县学,因其开朗豪爽的性格,倒也与众人处得很是和洽。
涿县虽然依旧平淡,但此时的天下却不平静,身处漩涡中心的雒阳更是风起云涌。这点刘备从老师卢植近来讲课时那忧心忡忡的模样就可以看出来。
“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天子刘宏的亲政,旧的政治平衡被打破,而以传统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与以曹节、王甫两大中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为了在新的政治格局中占得有利地位,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并且在天子亲政后的第二月,也就是熹平元年六月,随着太后窦妙的猝然驾崩,两方势力不仅没有平息斗争,反而围绕着太后葬礼的礼仪规格开始了愈发残酷的斗争。
然而,在天子刘宏眼中,无后且伴随着他在皇宫度过五年冰冷岁月的宦官显然要比这些自诩忠诚的却事事违逆自己的大臣们要可靠的多。因此,在天子有意无意的拉偏架之下,宦官集团很快便将官僚集团打得团团后退。
不过就在七月的某天早上,雒阳皇宫的一处宫殿——朱雀阙——墙垣之外,出现了抨击朝政的匿名公告,而张贴匿名公告的人员很快就被找了出来——正是太学中的两个学生。
可是,令某些人没有想到的是,年轻的天子非但没有就此息事宁人,反而勃然大怒地命司隶校尉段颎大肆抓捕牵涉此事的太学生,而且最重要的是段颎竟然接受了天子这无道的命令——果然,这种肆杀成性的粗鄙武人心中完全没有丝毫的大义,不足以信赖。
至此,伴着一千多名太学学子的锒铛下狱,这场政治斗争才算暂时平息,然而,在地方之上,却是暗流涌动。
八月的中旬,又是休沐之日,但是在这一天,刘备却不得歇息,反而得和公孙瓒一起随老师卢植去赴宴。
宴席的地点是在太守府,设宴的主人则是新来的涿郡太守刘卫,唔,也是老师卢植的好友。
这场宴席的规模很小,只是一场家宴罢了,在一间厅堂中,刘卫坐在首席,其下首坐着卢植,再下依次是刘备与公孙瓒。
场面多是卢植与刘卫寒暄,偶尔才会点到刘备与公孙瓒的名,然后两人便起身回答下来自太守的问题。
宴至中寻,卢植和刘卫找了一个借口便离开了,刘备对此并不奇怪,他明白这场宴席本就只是老师随便找的一个与太守刘卫见面的由头罢了,面对如今中央的局势,胸怀大志,心系社稷的老师怎么可能还无动于衷呢?
事实上,自从去年起,刘备便很奇怪,为何老师还在涿县当这个小小的县学祭酒,按照历史的轨迹,他不应该是在建宁年间被征为博士吗?
刘卫离开的时候又对着刘备和公孙瓒叮嘱了一番,大意就是让他们在院子里随便转转,两人自是喏喏应下。
“玄德,你说我们去干点什么?”等人离去,公孙瓒偏头看向刘备。
刘备看了一眼公孙瓒,平淡地道:“我听说太守府上的书房有不少藏书,不如我们去借阅看看吧。”
“玄德。”公孙瓒先提高了声音,然后叹道:“你这才多大年纪,怎么如此老成?不要一天天都抱着书,好生无趣的。”
刘备白了公孙瓒一眼,怪不得原本历史上汉昭烈帝和白马公孙瓒青年时交情那么好,感情这公孙瓒也是一个好犬马声色闲不住的主。
“那伯圭兄想哪呢?”
“只要不去书房,去哪里都好,要不去庖屋里讨点吃的,刚才我可没吃饱。”
“那伯圭兄就去吧,吃完之后可以去书房找我。”说完,刘备起身与公孙瓒告了别,便出门寻了个仆役问了路,向书房行去了。
公孙赞看着刘备的背影,大摇其头,过了一会,也起身出了厅堂,问了路,朝另一个方向去了。
书房中,刘备捧着一卷竹简,心思却不在书上,说实话,他对老师此行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不成事还好,如果搞出点风雨,弄出点动静,绝对是祸非福!因为接下来的几个月完全是多事之秋。
刘备默默回想起自己对于熹平元年这一年后半年的记忆:
“十月,渤海王刘悝以谋逆之罪论死,其妻子、子女百余人皆死于狱中。”
“十一月,会稽许生谋反,自称‘越王’,攻破郡县……”
回忆到此处,戛然而止,刘备浑身打了个冷颤,手中的竹简跌落在书案上,发出“啪”地一声。
“会稽!许生!自己怎会忘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