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视角不是这样看的。我们要做的,是需要把时间拉长。”杜姜华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线,然后圈起来中间一段,在上面写上1936四个数字。
他用粉笔点了点这一段,然后又往前点了一笔,问道:“考一下你们的历史,在1936年之前,发生过最近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有人知道,有人不知道,但没人举手。
杜姜华就笑了笑,随口道:“历史课代表有没有?没有啊,那就班长吧,班长说一下。”
高浩推推眼镜,肯定道:“遵义会议。”
“对,遵义会议,我党历史的转折点,诗人也是这时候被确定为全党的领导地位。”杜姜华全程不看课本,继续侃侃而谈:“这一决定挽救了我国的命运,诗人正处壮年,意气风发,在1936年红军准备组织东征部队,对日军东渡黄河作战时,驻扎在袁家沟一带,天降大雪,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面对这样的景色,诗人看到了国家的未来一片光明,认识到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讲完了,杜姜华还没有讲诗词的意思,而是继续问道:“事实上,诗人还有一首与这个很像的诗词,同样是意气风发,同样是满心朝气,有谁知道吗?”
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听着。
这个语文老师给他们的感觉很亲切,就像是在讲故事一样。
不过也有极个别的同学昨晚太兴奋,熬夜奋战到凌晨,所以现在正趴桌子上呼呼大睡。
杜姜华眼球贼溜溜地转了一下,仿佛想到了什么,笑道:“咱们班的图书管理员在哪?起来答一下吧。”
沈唐无奈的站起来。
他算是明白这位语文老师的恶趣味了。
喜欢提问,随心所欲。
至于为什么还有副班长没叫,就先把自己这位图书管理员叫起来,你们应该都明白原因的。
正色一下,沈唐说出自己的想法:“应该是《沁园春·长沙》吧。”
“嗯。”杜姜华也没说是不是,只是点点头,然后又道:“能背吗?”
“额。”沈唐犹豫了一下,“不能全背下来,只会一点点。”
“那也成。”老杜头乐呵一笑:“那就背一点点。”
“哦。”沈唐点点头,搜索了一下记忆,很多他确实记不清了,但那一段他还是记得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还不错,不过最后一句你背串了,回去还要多熟悉熟悉。”杜姜华嘿嘿一笑,示意沈唐坐下。
当众处刑,闹了个大笑话,沈唐脸不禁有点红。
“同样是沁园春,我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了,【沁园春】是一个词牌名,诗词名才是长沙,才是雪。”杜姜华说到这,下意识想拍拍裤子口袋拿根烟出来抽一口,入手处却是平平整整,里面空空荡荡。
他老脸一苦,想起来今年学校严查,严禁教职工工作时间抽烟,不由得咂咂嘴。
他只好继续道:“在1935年的十年前,也就是1925年,诗人离开故乡韶山,前往广州的途中重游长沙橘子洲时所见所闻,联想天下形式,从而创作出来的。”